突尼斯风光(5):胡须陵
中国有衣冠冢,
外国有胡须陵。
传说,西迪·撒哈卜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理发师和密友,7世纪从圣地麦加返回突尼斯,不仅带了大量的经文,还有先知的3根胡须,十分珍贵。
当地人将西迪·撒哈卜视为圣人,在他去世后,把先知的胡须和圣人葬在一起,并修建了这座特殊的陵墓。
西迪·撒哈卜陵墓有多种称呼,如胡须陵、圣人墓、圣友祠、理发师清真寺等等。

胡须陵兼有清真寺、学校、诊所等多种功能。
外观就是一座清真寺。

红衣服在蓝天白墙下特别显眼。
电影、戏剧开幕时出现的弓箭,随着情节的发展,终将派上用场。
本篇跟儿童有关吗?

马赛克,
五颜六色的马赛克,
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据说,这色彩丰富的一幅幅画,描绘的就是天堂的模样。

祥和、丰富,
多姿、多彩。

几何图案,
复杂精致。

转角扇形,
美丽大方。

小小一扇窗,
多种文化的融合。

白色的圆顶下面,
才是真正的胡须陵。

席地而坐,
是休息、等候,
还是只为了聚在一起聊聊?

大罐子里装着水,
是最原始的饮水机。

门里就是圣墓所在,
非穆斯林不得入内。

红黄与绿白,
绒毛与铁石,
反差强烈,
相处和谐。

小朋友也坐到窗台上来了,
专心致志玩手机。

互联网精神,
贵在分享。

看得多认真!

笑得多开心!

走廊已成了社交场所。

人来人往,
很热闹。

仪式完成,
先离开。

幸福的一家子!

突尼斯的女性,
也很时髦。

突尼斯的导游,
绘声绘色。

最可爱的是小朋友!

看到我在拍照,
都一个个地过来露脸。

让我拍脸上的图案。

露脸。

真的只是露脸。

这时,
鼓声响起,
主角登场。

盛装小男孩,
是今天割礼仪式的主角。
进行割礼的时间一般放在单月,儿童的年龄也是单数,如5岁或7岁。
为了伤口愈合得快,多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我们是在春天单月去的,所以遇上了。

怎么都捧着他呢?
小男孩的哥哥嫉妒了。

哥哥也要抱一抱,
亲一亲。

鼓声中,
小男孩跳起了舞。

奶奶在边上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行割礼后,孙子就是男子汉了。
担心的是,行割礼时,不用麻药。

一个人一种表情,
难得的众人相。

鼓,
是传统的鼓;
舞,
是随意的舞。

表情,
是复杂的表情。

习俗,
是不变的习俗。

曲终人散,
少年不散。

1、2、3,
好、胜利、OK。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