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的艾灸方案

本文摘自《针灸真髓》(代田文志 著)

一、子宫疾病

一位妇人,约五十岁,皮肤黄白色,身体向右倾斜。先生诊察时说:“你是由子宫疾病引起的左侧呼吸道疾病。”

灸后使她仰卧,再灸左阳池和中脘,并说:“灸三焦后人身中多余物质即消散。随便什么人经期中身体总是不适的,即是因为多余的物质停积在身体中所致。

古时不明了三焦,故列为禁穴,阳池也被列为禁穴,我发现这虽然是禁穴,但却是最重要的穴,加以研究后,才有这个古今未曾有的大发现。以前对《十四经发挥》的用法不明了处也都明了了。”

“灸阳池,可正子宫位置,调和下腹。子宫连着肾脏,通卵巢、膀胱、小肠、大肠,所以子宫的位置不正,下腹当然不舒服。中脘是胰液向十二指肠注入之处,古时称胰脏为中焦府,中脘可以调节胰脏,并使乳糜管畅通。乳糜管的流通不畅,气体即会积滞,不向下泄,使血液循环不良,冬天手脚便会作冷。

患者的灸穴是:身柱、天髎、肺俞、脾俞、肾俞、次髎、中脘、左阳池、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太溪。

二、子宫肌瘤

一位患者患子宫肌瘤,请先生灸后,下血很多,她心中不安,又去请西医诊视,西医主张必须割治

她又来先生处商量,先生说:“下血不必害怕,是好的现象,体内有应排出的东西,所以发生肿胀,排出后自然会好的,何必割治呢?”

先生将患者的灸穴告诉我,是:身柱、脾俞、肾俞、次髎、中脘、左阳池、曲池、足三里、太溪等原则性的穴位,再加中极、曲骨、关元、归来(中极两旁同身寸约一す五分处)、三阴交。

当时,子宫肌瘤患者很多,其中有被太阳灯照坏的,下腹部皮肤烂得发红,像水伤的疤似的。先生最恨太阳灯疗法。先生认为瘀血和硬块是由于体内停滞的废料所致,只要将这些废物排出,病就会好的,而太阳灯是照不掉的。

一妇人约四十岁,近来身体发痒。先生说:“不好的物质从皮肤中排出,所以发痒。能向下泻就好了,如果不下泻,只是在身体里流窜,就要发痒了。”

使她伏卧后,见腰部完全像墨似的黑色,先生说:“颜色虽然黑得如墨,但有光泽,可以治好。”后来病人间:“是什么病?”先生说:“看了颜色就可以知道。”黑是肾,所以知道是肾病。

先生又说:“要完全根治好,不能不补,肾俞、上髎是根本,但志室、小肠俞及次醪应补。下腹的关元、中极、曲骨和归来等是补肾的,三阴交是排出体内余物的。你的病是子宫肌瘤。

问经穴以外,要不要治奇穴,先生的回答是:“经穴以外的穴,差不多可以不用。穴太多了,倒是少一些的好,我不赞成用过多的穴。一般人往往喜用经穴以外的穴,却不用重要的五脏六府之俞穴,这是不对的。

取穴:身柱、天髎、脾俞、肾命、志室(泽田派)、气海俞、小肠俞、上髎、次髎、中脘、中极、曲骨、关元、归来、左阳池、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肾俞、志室、八髎的取法:泽田派志室比一般取穴的志室低一寸。八髎从骶骨孔向上,下部狭,上部阔。次髎在肠骨后上棘的内下方三分处,按压时下肢后侧会发响。次髎取定后,再取上中下髎。

一位妇女患子宫肌瘤,灸的时候出血,很痛苦。先生说:“子宫肌瘤实际是有血块。出血后,使血块消掉,向下排泄,是好的现象。为什么要怕出血呢?”一面说,一面为她补灸下腹部,又说:“灸此处后,血块即可降下去。”

灸穴是:中极、曲骨、关元、归来五穴(以中极为中心的五柱),是子宫肌肿的名灸穴。

总计这病人的灸点为:身柱、天髎、脾俞、肾俞、次髎、中脘、关元、中极、曲骨、归来、左阳池、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顺便谈谈下血的两个种类:(1)下血澄清的是小肠的关系(2)下血混浊的是膀胱的关系。

子宫肌瘤特效穴:治子宫肌瘤的患者,大抵如图施灸。中极、关元、曲骨为肝经所络。先生说:“因为三焦发生障碍,所以皮肤的光泽不好。”

三、卵巢囊肿

一妇人四十五六岁,体格肥胖,营养良好,患卵巢囊肿。

取穴:身柱、脾俞、肾俞、命门、次髎、中脘、左阳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合谷和三阴交是排出身体内废料的名穴。命门是治卵巢囊肿等生殖器疾病的名灸穴。泽田派命门不在第一行,而是在十四椎下。

四、产后瘀血

产后瘀血不净,灸期门可下。期门是不可思议的经穴。月经闭止时如用血海无效,灸期门即通。期门属肝经,恐怕是肝经络阴器的关系

文源:油麻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