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通俗易懂的吡唑醚菌酯介绍!

做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家族重要的一员,吡唑醚菌酯就以其杀菌谱广、提升作物抗逆性能力突出、促进作物生长、抗衰老等良好表现跃居杀菌剂市场榜首,同时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目前市场上吡唑醚菌酯制剂产品的剂型主要有乳油、悬浮剂、粉剂等,那么哪种剂型更好,更能发挥吡唑醚菌酯的效果呢?总体来说,还是各有不同的。粉剂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会造成环境污染。乳油剂型相对落后,且甲苯、二甲苯国家现在不提倡登记,正在逐步改为微乳剂、水乳剂,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而悬浮剂相对比较先进,但工艺要求比较高,加工的成本压力较大,而且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有些许分层。

同样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与嘧菌酯、 醚菌酯有什么区别呢?首先嘧菌酯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杀菌谱相对来说很广。醚菌酯杀菌谱虽然不如嘧菌酯,但是却对白粉病菌有特效。而吡唑醚菌酯相比前两者,活性最强,具有极为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表现相当良好的治疗活性,用于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具备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等生理调节功能。

吡唑醚菌酯具有如此优势,那它可应用于哪些作物上呢?目前,吡唑醚菌酯已广泛应用于水稻、小麦、花生、蔬菜、果树、烟草、茶树等多种作物。主要用于防治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尤其在黄瓜霜霉病、白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防治方面表现突出。

吡唑醚菌酯的用量要根据作物而定,在小麦、水稻上,可以用到20克/桶水甚至更高,但是在敏感作物上(如草莓、樱桃等),建议10-15克/桶水。另外,吡唑醚菌酯作为同时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其使用时期一般在普遍治疗剂使用前,也就是说,吡唑醚菌酯目前仍然主要是作为保护剂使用,因为它的抑菌作用实在突出,防效好,持效期长,速效性相比其他杀菌剂则略有不足。注意不要和碱性杀菌剂混用、不要和乳油、有机硅混用。与其它药剂混用注意浓度,做好试验。与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配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例如复配三唑类杀菌剂效果就很好,药效提升明显。

总之,对吡唑醚菌酯要有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它是一个好产品,但它绝不是万能药。用对地方才是好产品,单剂吡唑可以定位于提高瓜果蔬菜品质;与三唑类复配制剂可定位在治疗;与保护类制剂复配可作为保护剂推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