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

风格各异的明清古民居

保平村鸟瞰图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位于崖州古城西南八里,古称毕兰村,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海防门户。毕兰村历史悠久,沿革甚远。唐时因李德裕谪居毕兰而扬名,后因宁远河水冲毕兰,村民移居黎地。此后不断迁来的居民,聚居于毕兰村北,取名“保平村”,意为保世代平安。保平村始建于唐代,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州城有三坊、四厢、五都。保平村为五都,建置属保平里,是郡郊的行政中心,辖区范围包括保平、临高、港门、头灶、梅东、长山、梅西、梅安村、龙公园、乌榕村、角头村、长园、马岭、大州等十四个自然村。

保平村美丽富饶、老树环抱、双流绕村。村后倚摩天楠顶,村前望福寿南山,是一块神龟福地。前山后岭重林叠翠,郎芒田洋稻海飘香。保平经济以粮食生产,南繁育种,水果槟榔、冬季瓜菜为支柱产业。每年都有大批优良种子、热带水果、冬季瓜菜、槟榔椰子远销全国各地。村委会计划完善村北经济区的功能建设,以促进保平经济发展,使保平能早日步入小康。

保平村历史悠久,文化蕴厚,村中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是崖州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又最集中的古代民居建筑群。门楼、正室、横屋、正壁组成的生态庭园四合院,是保平古民居最具建筑艺术和布局特色的乡村古建筑。至今尚完好保存的陈氏古宅,其雕花梁墩、绘画墙体、神龛雕刻、龙凤麒麟、鹤松梅竹,其图案精美、工艺精细,可堪称崖州神龛之最。这些古民居世代记录和标示着保平的建村史,见证了保平村的兴盛繁荣,不论从保平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史、革命斗争史,还是这些民居本身的建筑艺术、历史价值,都曾经闪耀过它独有的光辉。如今还在继续书写和唱颂着保平村昔日的辉煌。

历史悠久的名村

保平村自古以来文教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断,历史上曾有保平多贡生的美誉。如今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中尚有“明经第”小门楼。保平书院、九姓祠堂、关帝庙、文昌庙、天后庙、保平桥、毕兰村遗址,这些历史文化古迹,曾经记载着保平村的社会文明和文化昌盛。保平书院是保平村的革命胜地和文化摇篮。一九二七年春天,麦宏恩、何绍尧、李福崇等革命青年在书院里建立了保平党支部。据《乐东县志》记载,清代已酉科拔贡郑允煊,常来鳌山书院和保平书院讲学。

保平港位于保平村西南,《崖州志》载:“保平港、城西南受宁远水入海,州治要口”,又载“保平港距城西南十三里,潮满水深丈余,或五六尺,可容大船十余”。自古来保平港一直是州治要寨,天涯良港,过去常见货船穿梭、渔歌晚唱,港区繁忙。

保平桥位于村东南,是自古通往州城的交通要道,《崖州志》记载村人捐资兴建,修石桥、立碑记,“通州桥梁、以此为巨”。从此保平桥承载着东来西往的交通,给保平带来了经济昌盛,文化繁荣,成了村头的一道美丽景观,成了崖州历史文化遗产。可惜现已桥去河空,但保平人民爱家乡的好传统世代相传,已成美德。

如今,保平村委会计划建设绕村文化长廊,把革命公园、村东文化室、保平书院、保平桥、望阙亭、毕兰村遗址、保平港、关帝庙、天后庙、炮台墩链接在文化长廊上,建城一条绕村沿河景观大道,以供村民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和旅游观光。

保平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的发源地,“保平人张邦玉常著诗歌以训迪弟子”是《崖州志》中有关崖州民歌的唯一记载。保平村五个文化活动中心将成为崖州民歌原生态演唱点,只要走进保平,就能听到崖州民歌悠扬的歌声。2008年5月9日,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督导组的专家在保平村看了崖州民歌文本展示和演唱展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保平村又是一个具有八十多年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村。是革命烈士麦宏恩,何绍尧的故乡。保平革命公园是天涯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是保平“二·七”大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纪念地。麦宏恩同志当年在广州英勇就义前从狱中寄回的家书,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最好的教材,“……虽亏男一死,唤醒世界人类共争自由,以革命之血换得自由之花”的革命豪言,已深深铭记在家乡人民心中。何绍尧同志是崖县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在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保护同志将情报送出重围,自己不幸中弹,壮烈牺牲。用生命谱写了“碧血冲天惊敌寇”的英雄战歌。如今保平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文化资源。

保平村,这座典型的崖州文化古村,将以其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蕴厚的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展示在世人面前,唱响崖州历史文化名村悠扬乡音。

(0)

相关推荐

  • 【地名探源】“三亚”名称由来

    三亚鹿回头雕塑 一个地方的名字,能够见证这个地方的发展沿革:三亚市,即由古崖州发展而来,一脉相承. 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崖州所在的珠崖郡就已纳入中国的版图.后来的建置沿革,分别有:临振县. ...

  • 环海南骑行16,神州半岛到三亚-海棠湾

    第五天,2021年3月17日,神州半岛到三亚,144公里 出陵水县城不远为三才镇,三才者,天地人,此处肯定不是这个意思. 三四公里后到盐尽村,属于新村镇,海对面有南湾猴岛,以前可能是个海岛,现在已并到 ...

  • 千古庐陵来寻味——皇寮书院【19】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读文章. 在中国的历史上,耕读传家的传统是根深的,扬名立万的思想是蒂固的. 书院是我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是独具文化品味的教育构想,凝聚着先贤们的智慧和情怀.在庐陵丰富多彩 ...

  • 广东女英烈:张华云

    张华云(1907-1935),女,又名华容.华荣,广东大埔县英雅乡下村人. 历任中共三河区委.中共饶和埔诏县委.闽粤边特委委员,主管妇女和宣传工作.大麻公学读书时,父母将她许配罗家为媳.民国16年(1 ...

  • 海南省三亚市摆地摊市场集市赶集时间表

    海南省三亚市摆地摊市场集市赶集时间表(征集) 海南省三亚市辖4个区,分别是: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 三亚市海棠区摆地摊市场集市赶集时间表(征集) 海棠区辖3个社区.1个居.19个行政村,分别 ...

  •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位于崖州古城西南八里,古称毕兰村,是古崖州的边关重镇.海防门户.毕兰村历史悠久,沿革甚远.唐时因李德裕谪居毕兰而扬名,后因宁远河水冲毕兰,村民移居黎地.此后不断迁来的居民,聚居于毕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

    琉璃渠坐落于永定河畔,是我国著名的琉璃之乡.从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又迁至此地,后修水渠至此,村子因此而得名.琉璃渠村作为琉璃之乡而声名远扬,素有"中国皇家琉璃之乡 ...

  • 中国传统村落(第一批)北京市——斋堂镇灵水村灵泉禅寺

    门头沟区文物古迹--斋堂镇灵水村灵泉禅寺 资料: <门头沟文物志>: "灵泉禅寺 坐落于军响乡灵水村,原名瑞灵寺,明代时改为今名.佛教建筑.明<宛署杂记>载,&quo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文山村

    在文山村我看到了一座湖畔村庄的美丽乡村景色. 说实在的,文山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也没见到像高林村一样被国家授予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石碑.但在海南有这么好的人文条件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海南省—-—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

    文昌市会文镇十八行村是我省现存明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村.村庄呈扇形分布着十八行前后对齐.高低有序.房屋相连的多进院落,保持着海南民间浓郁的传统民居特色.其厚重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别具一格的古民居.这里,有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海南省—-—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

    海南省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槟榔花香,椰树摇荡,风光秀美,民风淳朴,是海南明清时代唯一一个探花郎(殿试第三名)张岳崧(1773-1872)的故乡,至今村民们大都喜欢吟诗做书法.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福建省---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

    双洋镇东洋村基本情况 东洋村距漳平市区48公里,距双洋镇集镇1公里,距"南三龙"高铁双洋站2公里,距永漳高速公路出口20分钟车程,漳永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优势明显.全村总面积为13.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潭镇廉村

    廉村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的福安市,景色特别美,想要来打卡看看吗? 廉村原名石矶津,在福安市区西南15公里处,开车过来时间不会特别久,但是你会发现这里到处是郁郁葱葱,而且还有茶园. 来到这里有一种进入了世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仙蒲村

    仙蒲村位于福鼎市西南部,与霞浦.柘荣两县交界,古为长溪.福宁十三都地,现隶属磻溪镇,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仙蒲在山的那一边 从翠郊到仙蒲有30多公里的山路,都是新铺的水泥路,但有的路段比较狭窄,加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