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师辉艺术绘画

著名苗岭风情山水画画家,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民革贵州省委中山文化艺术创作与交流中心主任,擅长于民族风情山水画创作,以独特的气韵、表心、体道、玄虚、意象,在传统笔墨基础上把绚丽的色彩与水墨融合,

形成自己独特的画意风格和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作为国家礼物馈赠各国政要及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中《硕果》、《秋韵》、《春》、《夏》、《秋》《冬》等国画作品作为国礼馈赠给亚奥理事会官员及韩国文化部部长裴钟信先生、南非经贸委员会主席等政要,作品多次被中国各大艺术刊物收录发表。

喜欢人体艺术油画,就来公众号《全球艺术大观》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多彩贵州风情组画,是熊师辉先生热爱大自然,长期坚持写生,足迹遍布贵州省的山山水水,用中国的重墨,浓彩,用西画的透视,水墨的晕染,唯美艺术创作,作品以多彩贵州民族风情为题材,

展现多彩贵州喀斯特自然风光的高山流水、怒吼的瀑布、武陵的奇峰、苗岭云梯,侗家古榕、金秋的苗寨、古镇春色等元素,将苗族、侗族、布依族等民族村落建筑、山与水融汇于画作中。

已为人父的熊师和大学时的熊师很不一样。熊师学的不止油画,现在只画油画。熊师话不多,爱弹弹唱唱,写写诗,外号“诗人”。熊师常引用《东邪西毒》的台词,“一个穿鞋的杀手和不穿鞋的杀手是不一样的”。由此推断熊师想做油画界的“职业杀手”。

熊师年轻时爱折腾,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后在湘西的高校教书,在分得三房一厅的情境下毅然辞掉教职,继续求学问道。后来到北京中国油画院杨飞云门下的油画高研班学习。在2009年结业后定居北京从事职业艺术家生涯。2010年秋冬之时因家事缘故回到湖南湘西,

并开始专注于油画创作。儿子的出生,而立之年的熊师或许领悟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关隘“安心”。于是一边带儿子一边画画,并乐在其中。生活的变动,让熊师越发坚定。他的绘画带有“自传性”,“对美好事物的必然消亡与永逝的叹息,

《红楼梦》中所描述出的东方式悲鸣诗意,构成了我内心的世界观和审美观......”熊师如此说道。湘西的那方水土、人情早已融入熊师的血液,滋养着他的艺术生命。画中所描绘的多是身边的朋友,一花一草,一石一木,远山近水。那是“湘西苗子”内心的诗意世界。

我骨子里很喜欢唯美的东西,而东方女性中的斯文静柔之美,又是我想去借用的一种审美承载特质。我很喜欢我们传统审美中的诗意部分,《红楼梦》对我的触动很大。可以说是触及骨髓,自然而然无需故意。

我体会的东方女性美是:安静斯文、瘦弱柔美、感性羞涩、文雅矜持、甚有些孤独忧郁...当然女性的阳光开朗、甜美可爱我也觉得很美。可是要绘入画中时,我会选择前者。因为这种气质状态更能打动我。所谓伊人憔悴心怜惜之...伤感静美之气更能承载和契合我的表达,而不只是单单长的好看漂亮。

我自己很痴迷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那些诗意的审美,这种喜欢是经过长期对比体会过后得来的自然结果。在美术学院时对现代艺术的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新材料、装置、影像、行为等西方艺术形式的学习经历;而年少轻狂时甚至还组过摇滚乐队。经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体会和比较,觉得中国古传统的审美方向更适合我。这不是刻意的选择,而是发自骨子里的情感需要。

我的画作中有很多中国元素,比如笛子、旗袍、竹、梨花、桃花、太湖石、残垣等;有些画作的名字也用的传统字句,比如《红绡香断有谁怜》《花开流年》《伊人独憔悴》等。这些其实是我们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东西,我们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的。不管你喜欢还是讨厌,觉得博大精深仰或觉得老土过时,它就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

所谓异世同流,千灯一光。虽然当今在物质科技上的进化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可是在喜怒哀乐情感精神层面,我们和古人有有何不同呢?红消香断有谁怜?青春易逝有谁惜?情感上我们和古人并没有多大的鸿沟。一月同望,四季同感。美眷伊人同有憔悴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