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魁穴
相关推荐
-
四肢部经外奇穴(针灸治疗)
: 十宣(鬼城):取穴:在十指尖端去指甲游离缘0.1寸处取穴.主治: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八邪:取穴:在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取穴,左右共8穴.主治:手背肿痛.手指 ...
-
缓解白内障—刺激大、小骨空两大穴中医认为...
缓解白内障-刺激大.小骨空两大穴 中医认为大骨空穴具有疏风清热.明目退翳.祛湿利窍的功效,主治各种眼部疾病,尤其是治疗白内障的要穴. [定位] 大骨空 于拇指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 小骨空 握拳, ...
-
【穴位】四渎
四渎 <针灸穴名解>: 渎,为沟渠之大者,本穴前穴为三阳络,则犹汇细流而为巨川也.古称江.淮.湖.济为"四渎",以其有润通之力也.考本穴治症,多以润通为务,即犹灌溉航运 ...
-
太冲(LR3)
穴位分寸歌一跖后凹陷太冲,利胆疏肝化湿功:止带调经消疝气,目眩头痛郁惊风.[中文名称]太冲 [中文拼音]Tàichōng[外文缩写]LR3[穴名出处]<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 ...
-
胃扭转的针灸取穴方法
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呕吐.以调畅气机,理气和胃为主. 取穴:中脘,足三里,筋缩,脾俞,胃俞.有胃痛很厉害的加梁丘,内庭.有腹胀加梁门.有呕吐加内关. 每天一次,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
-
呕吐的针灸取穴方法
一.俞募治疗法:中脘.胃俞 二.下合穴:足三里,胃合三里治内腑 三.常用穴,内庭和公孙 四.董氏奇穴:水金,水通穴
-
#每天学一点中医#【中魁穴——止打嗝、除...
#每天学一点中医# [中魁穴--止打嗝.除胃炎,降逆和胃全靠它] 中魁穴,经外奇穴,在掌心向心,在中指第二节尖,于中指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 1.主治噎膈,反胃,呕吐,呃逆等病症: 2.可缓解 ...
-
中魁穴 治打嗝要穴
中魁穴为经外奇穴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主治噎膈,呕吐,食欲不振,呃逆,鼻衄,牙痛(齿痛),白癜风等. 中魁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中魁穴的位置在 ...
-
中魁穴:疏通活络、降逆和胃
中魁穴属经外奇穴,"中",指的是正中心,"魁",首或第一的意思.首为阳,尾为阴,故名"中魁" [中魁穴位位置图] 中魁穴属于经外奇穴,中魁穴 ...
-
【中魁穴:降逆和胃,管消化!】
[中魁穴:降逆和胃,管消化!]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到夏天天热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腹胀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夏".经常是吃一点东西就有饱胀的感 ...
-
入秋养生、眼干鱼腰穴、野菊花、绿豆百合羹、出伏养生、苦夏补血、花茶养生、中魁穴、清热润肺汤、防秋燥、气滞血瘀
养生这样做,入秋之后少生病 01 末伏健脾 一.湿气通于脾 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立秋后天气热,雨水多. 这个时节里,如果脾伤于湿,人体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 ...
-
每日一穴阳溪:又名中魁。腕背为阳,两筋之...
每日一穴 阳溪:又名中魁.腕背为阳,两筋之间形似小溪,故名.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指长神肌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散风,散火,通络止痛.临床多应用于头痛,目赤肿 ...
-
#每日一穴# 【别名】中魁【位置】在腕中...
#每日一穴# [别名]中魁 [位置]在腕中上侧两傍间陷者中. [取法]在腕背桡侧,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局部解剖]在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本干 ...
-
感冒、肺炎找到这三个穴位-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
曲陵穴.建力穴.中力穴 解 剖:外侧前腕神经.深层有桡骨神经.心之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穴 性:宣导肺气.通畅心络. 主 治:抽筋.气喘.肘关节炎.心悸.甲状腺肿.心脏扩大.心脏麻痹.胸痛.背痛.重感 ...
-
人体的董氏奇穴—骨关穴、中关穴、木关穴
董氏奇穴,与传统经络系统不同,董氏奇穴源于董氏祖传针灸学派,系董氏家传绝学,由于它具有用穴少.见效快的特效,现已广泛流传. 本节给大家分享一组可以治疗全身关节痛.下腹部疼痛的奇穴 1.中关穴 [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