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听鸟||钱万平

作者:钱万平

离我居住不远的地方,有个无名的小湖。这个湖未经人工修整,也少人光顾,所以湖水甚为清澈,湖边的灌木芦苇长得也随意,甚至放肆。
我闲暇喜欢夹一本书来这里走走、坐坐,看看。究其缘由,其一觉得这里安静;其二这里似乎接近原始,少人工的斧凿。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这里常有鸟儿光顾,我在这里可以听鸟语,察鸟性,并试图“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有时我在听鸟或独自歌吟,或集群合奏,或情侣对话,发现他们都伴有强烈的情绪,生动的表情,复杂的内涵,这些情绪表情和内容,都是通过或高亢,或低缓,或私语,或平叙的鸟音表达出来。但是,他们无论怎么表达,表达得无论多么悦耳也罢,扣人心弦也罢,即便和你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你最好只是听,只是静静地听,既不要大声叫好,也不要鼓掌欢呼,更不要情不自禁地唱着歌儿去赞颂。如果你真的有了上述举动,那些鸟儿会一点不留情面地弃你而去。这情景,有点像冯延巳写了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皇帝李璟却戏之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的味道!

有时清晨听湖边众鸟在吵吵嚷嚷,似乎是争鸣不断,我想他们或许是在抢着诉说昨夜做的好梦,或许是在为一个什么哲学问题在激烈辩论,或许是在商讨今天飞向那里走什么路在争论不休……在这里,每一只鸟都拥有话语权,每一只鸟都不用看谁的脸色再斟字酌句地嗫喏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这情景让人好生羡慕。夏天的一个早晨,我又欣喜地遇到这种场面,不由自主地哼出“晨懂禽鸣语又新,耽于好梦岂情真。不如振翅蓝天去,日月双双脚下轮”来,吟诵之后,似乎觉得人体有些通透。
不知道是不是我自作多情,也许我来的次数多了,有时鸟就在我前面几步远的地方一边鸣叫着,一边跳跃着,那距离保持得不偏不倚,非常“中庸”;那神态也是不温不火,君子风范。她们或许已经看出我毫无机心,值得信赖;或许看出我有点慧根,可以点化;或许看出我根本就不是人,充其量是生了两只手的鸟的变异,故而劝其迷途知返。
对此,我心存感激,但恪守“鸟道”:没有感恩涕零,没有献媚佞笑,只是如往常一般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书,思考着自己应该思考的问题。
湖畔听鸟——有趣味,有启迪,有思考,当然也有所得!


作者简介




▼▼▼
家住城南
闲说“官威”
滋味留香我独先
生机 ·高致
秋夜虫鸣
每天更新自己
闲扯林徽因及其他
红绿灯
闲话浦南路
听猫“叫春”
北窗下的萤火虫
冬夜听雨||钱万平
半日未虚度,砺志又增趣
期待“裸慈”
是处日新月异,天堑何能限南北
闲说祭灶
年味趣拾
柱础墙基堪作证,机宜面授两河清!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