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进步!我国学者开发新材料,可用于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修复
相关推荐
-
常见的冠状动脉解剖异常
冠状动脉是提供心脏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动脉系统,多分为左右两个开口,形成三根主干,大多数起自升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行走于心脏表面.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 ...
-
如何做有责任感的脂肪—心外膜脂肪的告白
我是脂肪, 我知道我在哪哪都被人嫌弃, 除了胸部和臀部 所以, 我躲到了这里-心包腔. 心包是酱紫的: 其实心包分两种 ----纤维层和浆膜层. 因为浆膜层折叠了一下, 便形成了我生存的空间-心 ...
-
《自然》新突破:有望用病人自己的细胞治愈心脏病
编者按 科学家们一直尝试用干细胞来修复受损的心脏,但有时因为移植的细胞存活时间短而失败.最近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上的新研究有望突破这一问题,将来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使用病人自 ...
-
Nature 子刊:科学家研发出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组织修复的心脏外膜装置
心力衰竭(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在全球范围内占大量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有几种治疗策略,包括药理治疗,左心室(LV)辅助设备,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但心肌梗死(MI)后HF的进展仍是根本不可逆的.心 ...
-
科技前沿 | 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能刺激心肌细胞再生 有望藉此开发出全新的心脏病疗法
美国科学家在小鼠和猪身上进行的生物学研究显示,一种名为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蛋白,能够在成年哺乳动物心脏病发作后诱导心脏肌肉细胞再生.该结果意味着,修复心外膜中Fstl1的表达可能正是刺激心 ...
-
科研 | Cell:绘制全器官尺度的人类心脏发育的单细胞基因表达时空图谱
编译:不二,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人类心脏形态发生的过程尚未完全了解.其完整特征需要在单细胞空间分辨率下深入研究器官全基因表达模式.本研究中,研究者展示了一种分子方法, ...
-
效果显著!我国学者开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 PD-1配体(PD-L1)检查点封锁是一种有前途的临床抗癌治疗方法,它可以阻止肿瘤细胞上的PD-L1与活化T细胞上的PD-1结合,从而重新激活T -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 ...
-
颠覆认知!我国学者证实,新冠肺炎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而非呼吸系统疾病
来源 | 生物世界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科学家们就迅速确定了,新冠病毒(SARS-CoV-2)通过其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来进入细胞并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往往是通过呼吸系 ...
-
我国学者证实,新冠肺炎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而非呼吸系统疾病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科学家们就迅速确定了,新冠病毒 (SARS-CoV-2) 通过其刺突蛋白(S蛋白) 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来进入细胞并造成感染. 新冠病毒往往是通过呼吸系统感染,因此被 ...
-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摧毁实体瘤新疗法,比CAR
当前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主要用于破坏血液中的癌症.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并在实验室里进行基因改造使之表达CAR.这些经过特殊改变的T细胞(CAR-T细胞)在实验室中大 ...
-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摧毁实体瘤新疗法,比CAR-T疗法更有效
当前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主要用于破坏血液中的癌症.从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并在实验室里进行基因改造使之表达CAR.这些经过特殊改变的T细胞(CAR-T细胞)在实验室中大 ...
-
比尔·盖茨结束27年的婚姻,长期婚姻会给夫妻的大脑带来什么改变? 我国学者来揭秘
北京时间5月4日凌晨消息,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推特宣布与妻子梅琳达·盖茨离婚,结束双方27年的婚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结婚多年的夫妻在性格和行为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性可能是由共同 ...
-
导致两名学者一死一伤的神秘毒蛇,被我国学者命名为素贞,证实为环蛇新物种
来源:生物世界 蛇,是一大类神秘而又令人害怕的动物,全世界有超过 3400 种不同的蛇类,它们在全世界广泛分布,而在中国境内就有超过 200 种蛇类,而且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蛇类新种还在不断被发现. ...
-
Q China 第27期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香港大学学者开发新算法
|第二十七期(2021.04.24-2021.04.30) 本周,商业领域,问天量子与敏宇数行完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基于各自技术及资源优势,在金融等领域共同推进量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
我国学者实现基于粪便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真正早筛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排名第三.致死率排名第二的癌症类型,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1].结直肠癌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只影响50岁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