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娃沙/《花开的样子》:朴实中流动的散文之美

立足郑州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花开的样子》作者牛文丽近照

《花开的样子》:朴实中流动的散文之美

颜娃沙
导  语

从张爱玲的日记体散文《花开的声音》到郭新民获“首届艾青诗歌奖”的诗集《花开的姿势》,让我们从现代和当代的时空中,看到了文人抒发情感的语境、物象却是没有多少的改变,至于又以艺术形式出现的《花开了》、《花开的时候我来看你》、《花开半夏》等歌曲与戏剧,实在是太多了。花,有着美的象征,也有着爱之“嫌”,大概也就成了与“爱情”同类别的人类永恒的主题了。

然而诗人牛文丽的诗集《花开的样子》在名字取舍上不光是标题学的问题,更多的是从张爱玲的“声音”到郭新民的“姿势”或是填补了花的形态在诗歌艺术园地的空白,以便让人看到花儿在诗歌这块沃土中繁盛地生长,感觉到更灿烂的鲜艳来。当我展开诗人牛文丽女士这部《花开的样子》时,得来的心得是“朴实真情”四个字,可就是这四个字打动了我的心灵,好想写点什么……

一、在真话中看见朴实的摇篮

钟文先生在《诗美艺术》中曾说:“诗在联接生活、表达时代的感情中可以而且必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诗美不能背悖生活的多样需要。”他如是又说:“生活需要掠采绝艳的美,也需要清新质朴的美;需要雄浑激越的美,也需要飘逸空灵的美。”不难看出,生活的美是诗美的基础,它们都必须是建立在“真实”和“朴素”之中。当我在《花开的样子》里阅读时,正是那些洋溢着真话和朴素,使诗意的美流动起来,如《儿子,你是妈妈最深的期待》就使人感觉到一种母爱之美:

如果你注定平凡

      平凡如一株无名的草

      妈妈就把最深的期待托付给蓝天

      少一些风雨  多一点阳光

      如果你注定平凡

      平凡如一条浅浅的溪流

      妈妈就把最深的期待托付给大地

      少一些曲折  多一分平坦……

这首诗以白话式的真言,说出了母亲对儿子那种希望,那种无奈的约定,也传递着诗人在忠于自己感受的同时,对生活的一种平常淡求的信息。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以大众接受现实的心态从心底向人们表达对生活无需奢望的诉求,也就使这首诗实现了诗人崇高灵魂的母亲形象的存在感,完成了诗人心里从真言——朴实——真爱的递进,让读者在欣赏朴素的情感中真正拥有了“真、善、美”的获得感。

艾青先生曾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在牛文丽女士《花开的样子》里,尽管有乡情、离别、写景、咏物、励志、爱情等内容或形式,可我看到了全景式的口语化精妙的道白,这种道白富有超语言的韵味,不像小说是用宏观媒介在叙事,但《花开的样子》却是用微观在说情,让人感觉在诗人的真话里见到了朴实的摇篮,在她注入思想感情之后便凝结为鲜活的、意境深远的形象来,终于被表现出来一种“抒情”的艺术:

落叶飘零久

      今日随风还

      掬一把热泪,闻一闻乡土

      老屋升起的袅袅炊烟

      温暖着我久违的记忆

诗人在这里把“掬”和“热泪”连在了一起,乍一看起来是有些不在情中,如你细细品味就不一样了。“掬”可以做形容词的,诗人是在发出心里的笑容,捧着喜悦或是感恩的泪水,又闻着故乡的土,望着升腾的炊烟……

这些足够温暖一个游子的心,记忆的闸门即刻如潮涌,诗人的情感也在朴实中流动和奔放,先“掬”后“闻”,虽然同为动词,可这里是“动”与“动”的递进,真言顺口而出。在音韵的运用上也为独到,先四句的韵脚落在平声,最后一句却韵锋一转落在仄声上,就像吃多了甜品,偶尔来点酸梅汤也不乏酣畅。正是这段没有华美的词汇和毫无隐喻的意境,使人们看到了真言朴实的巨大能量,一切都是善的、美的、向上的,表现了诗人扎实的生活功底,使人从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更证明了艾青先生在《诗论》开篇说的“诗人必须说真话”的论断。

真实的存在,感慨之言,也就成了人们喜欢的真话。说真话也是需要灵感的,没有灵感的真话,往往就象一潭死水,没有涟漪、没有波澜,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不生动;真话是需要准确到位,不是信口张来,否则就是驴唇不对马嘴了。在《花开的样子》里,我见到诗人在说真话时也有着浪漫的形态,她把想象和物象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二、在色彩中见到情感的奔放

色彩是形象表现的聚焦点,也是诗人对作品充满匠心的表现手法。在诗人牛文丽《花开的样子》里,我们不难看到这种色彩缤纷的情感,或以字面的描绘,或以诗的格调变幻,或以韵律、感觉的配合,使诗的形象更具有立体的丰满。我们常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虽然是个比喻,但在诗人的作品中确是需要这样的形象流动起来,让诗美艺术与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冲击的一致,因为色彩在诗中不是消极的,孤立的形式美,而应是为诗美的内容服务的。法国作家大仲门在写作时,喜欢将许多枝彩笔放在旁边:激情之处用红笔,悲伤时用黑笔,写田野用绿色,写海洋用蓝色,这虽然有点简单化,但他用色彩来表现情感的态度是积极的,所以诗歌在创作中是需要“融情入色,借色生情”,在这点上,诗人牛文丽确是下了一番功夫,请看她的《风》是这样写的:

风啊,你为何把命运/交给漂泊的旅途

      也不肯为我/作短暂的停留

      ……

      原来起于青蘋之末的你/志在的天空

      彩云、雨露、草木/更需要你的爱抚

      因为有你/才有彩云曼舞/才有甘甜雨露/才有荒野染绿

      看似无情胜有情/黎明时分  有一滴甘露/悄悄落在我的枕边

      原来那是你/带着一片云霞  悄悄来过

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什么五颜六色的字面描写,但当我们仔细欣赏这首诗之后,却在“风”中看到了那片色彩的世界,展现给人们的是广阔的天空下,那芸芸众生万物原野的繁花盛开,诗人没有用简单的字面描绘去铺垫,而是用内心充沛的色彩情感来完成所要的艺术色彩境界,在物象与物象有机联系和想象后,使人看到了一个追求美好、向往爱恋的形象。又如《一片绿叶的执着》:

……

      嫩绿  是春之梦/火红  是夏之梦

      金黄  是秋之梦/银白  是冬之梦

      ……

这让人看起来,可以说是四季之梦。更是对不同色调的梦的总结。诗人并不是停留在字面的粗放描绘,此时已不是简单的物理范畴或对色彩运用的直面展示,而是向人们渲染色彩的性格,流露出诗人对色彩归宿的心里满足的亲切释怀的情愫。

心里学家曾认为,在同一环境下,色彩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生活。在今天来说,这也许不是什么新奇的发现,可在具体运用和选择时,必须要与情感的基调相契合。歌德在谈诗的色彩时,曾提到有这样一位法国朋友,他的夫人把房间的家具的颜色从蓝改变为深红色,后来他对夫人谈话的声调也变得柔和了。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色彩对事物的影响是深远的、重要的。因此,一切事物对它都没有拒绝的理由。作为艺术形式的诗,其色彩在当中的运用,就更是为诗美内容服务的了,它将起到对现实生活与艺术作品完成中的情感变形作用,往往也是诗人抒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俄国著名画家列宾说:“色彩既思想。”在诗歌作品中,是用色彩和感情交溶在一起来说明思想的。色彩在诗歌表现运用中是诗人感情的调色板,又是心灵吐露的真实选择,最终还是以表现诗人在调色板中的思想旨趣为目的。

草长莺飞的时节/日子是一根长长的线

      纺出无限春光/编织多彩的霓裳

      美好的日子/需要盛装打扮

      请连接好每一个晨昏/不留一丝空白 空嗟叹

诗人在这里是以季节为色彩依托的,采用顺势连接和拟人的表现手法,给色彩赋予生命力。在第一段里,诗人用时节——线——春光——霓裳等词的连接,编织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的绵缎,在“草长莺飞”里我们看了姹紫嫣红、繁花盛开;在“长长的线”里我们看到的是满眼缤纷的世界,在“无限春光”里正是通过满眼缤纷的“长线”纺出了美丽画图来,如同我们身着盛装的霓裳般的漂亮。这是自然空间里的想象。如站在一个艺术的高度来欣赏,也可能是诗人在寻找人生一个理想的“季节”,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把握好某一个人生“季节”的节点,莫等白头悲切、仰天嗟叹……

三、在自由中含韵着散文之美

“真正的诗是朴素的”。这是高尔基对诗的总结的一句名言。诗的自由性,给文学形象以表现更为便利;而那种冼炼、崇高、健康或柔美的诗,往往含韵着散文之美,特别是接近口语化的诗,听起来如原生态的交流,在一瞬间也许不能勾起人们激烈的冲动,却在时间的品味中,渐渐露出原生之美,回味悠长,正如艾青先生所说:“口语是美的,它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诗论》)。所以,有些人写了最朴实的散文,那其实是最美的诗,“淡极始知花更艳”就是这个道理。惠特曼曾说“艺术的艺术,表达的光辉和文字的光彩,都在于质朴。没有什么比质朴更好的了。”诗人牛文丽在她的集子《花开的样子》里基本上是以这种路线在行进着,她没有在斑斓绮丽的文采中去刻意修辞语言,而是在平淡朴素中展现风姿,所以,她的诗是自由的,在没有羁绊框定的结构下尽情地享受散文之美,以淡扫蛾眉,反衬出天生丽质来:

蓝天上的风筝/被狂风

      折断翅膀/吹落高飞的梦想

      一度迷茫/不该选择

      无依无靠的天空/把命运交给飘泊的旅途

      落地为泥的一瞬间/才知道生命要不断飞翔

这里像绘画一样的白描,由蓝天衬映着风筝高飞的形象直抵眼前,在词语平淡中,朴实可感;又像散文一样用家常话直抒胸意,以简单的道理而揭示意义深远。诗人又用句平意远让人们真正懂得“风筝”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不断飞翔。其朴素而不单调,明朗而不浅露,含蓄而不晦涩给这首《风筝》带来了本色而又内在的美,也就显现着散文之美……

在文学这个艺术形式中,诗与散文有着与生俱来的渊源关系。我们所说诗的散文美,也就是指诗的自由形式与语言的朴实。这种诗歌的表现方式是诗美一种原生抒情的自然流露,这在诗人牛文丽《花开的样子》里表现得较为突出,从她的集子118首诗歌中,这种“流露”仿佛变成了一股浓香扑鼻而来,是一种生活的写照,是一种意志的磨炼、更是苦与乐的交融,正如她在自序中所说:

……这些诗记录了我的过去和现在所走过的及正在走的心路历程,每一首诗可以说都是一段岁月、一段往事的回忆和记述,蕴含着幸福与喜悦、欢笑与泪水……

一切艺术作品都需要生活,而生活是我们看得见的基础。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就更是由人类生活情感而发出的,不是凭空而想或闭门造车,没有生活的底子是永远挣不回诗歌的面子。从诗人的“自序”中,我看到了她人生的坎坷,命运多舛,是生活教会了她的接纳和爱,是生活成就了她坚毅的性格与喜怒哀乐,她将生活的馈赠变成朴实的情感,然后由诗代言之:

那一日  你悄悄远走/留下寂寥的山岗

      绵绵苦雨/淋湿我热望的天空

      伶仃的日子里/我一遍遍浅酌离愁

      用密集的根系/托起盛大的祈福

      哪怕霜雪满天/枝干依然挺立

      寒不改叶/守望是唯一表情

      哪怕寂寞殇成海/我会一直等待

      等你归来时/依旧枝繁叶茂、花红柳绿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的那种果敢、坚定让人感动,然而又表现的那种爱恋柔肠,至死不悔的坚贞更让人血液沸腾。她用散文叙说方式,将心灵的情感倾吐芳心,如一泓潺潺的溪水,在简单朴素的文字里流淌;她用“苦雨”比作泪水,用“浅酌”消磨“离愁”,而“寒不改叶”则是她守望的表情……这种以高度自由深入浅出的抒情,为我们的诗歌表现散文之美的路径增添了指示的路标,何愁有弯路!

结  语

《花开的样子》这本诗集给我的感受良多,以上的文字只能是我个人的认知,或以一个作者或读者身份的心得,我的感受是好的,西方有位文艺批评家对于美的东西,喜欢用“因为它好,所以它好”论说之。总之,《花开的样子》再现了生活的灵性,开启了新时期诗歌自然美之路,并赋予诗歌的散文美新的意义。愿我们的生活里都是诗……

作者简介

  颜娃沙,男,系中国诗歌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研究馆员,现任衡阳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颜娃沙主要从事诗歌、散文、歌词、文艺评论创作,公开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先后出版专著《故乡风韵》、《闪烁的星群》、《情满十八湾》(中英文对照版)、《东鳞西爪集》四部,创作的歌曲代表作有《九嶷山上采茶女》、《你送我一棵红柳》、《放声歌唱》、《桃花姑娘》、《喊一声妹子等哥回》、《妹妹等你三月来》等,歌曲《东方有条神奇的江》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情满十八湾》一书被日本大阪市立中央图书馆收藏,其传略已载入《中国诗人大辞典》。

“郑州作家”是河南省阅读学会下属的一个纯文学公众平台。立足郑州,面向全国。关注现实人生,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国各界征稿(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因平台初创,不支付稿费)。

本平台每周二、四、六更新

    投稿邮箱:zzzuojia@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郑州作家编辑部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苏小蒙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