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词史观的典范转移

(0)

相关推荐

  • 辛弃疾刁难落拓寒士刘过,让其写一首羹汤诗,诗成,提携其成名家

    说起南宋词人,名气最大的莫过于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人都是济南人,世人将之并称为"济南二安".李清照在北宋倾覆之际举家南渡,她的宋人身份是不容置疑的.辛 ...

  • 剑有杀气 词有柔情,辛弃疾最妩媚的《满江红》,柔情不输李清照

    他一生追梦,金戈铁马 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 仗剑天涯,气吞残虏 即使到了烈士暮年,依旧壮心不已 他就是文武兼备的北宋词人.抗金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更是将豪放词风演绎 ...

  • 《宋词三百首注释点评》前言

    今天 前   言 作者:杨戈琪 词是中国古典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词的鉴赏,要放在古典文学的语境中来探讨.相对于狭义的诗而言,词虽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但它基本的表达方式,艺术手法,仍与传统的诗一脉相承. ...

  • 龚鹏程|词史观的典范转移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在近代人的印象中,不甚知名.大家知道的,可能只有毛泽东晚年读到他<念奴娇·登多景楼词>而痛哭流涕的事. 那阙词,慷慨苍凉,确实不错:" ...

  • 浅谈词艺术的审美特性 月洗寒箫 2021.01.15

    一首好的词应该是什么样子,判定一个作品像词.是词.填得好与填得不成功除了朦胧的感觉外,有没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判定尺度?词在体裁上特征显著,包括独特的句式长短.句法节奏,平仄韵律等等.只要这些方面符合要求 ...

  • 【雅韵讲堂】渭水秋风《浅论词的平仄及对仗》

    浅论词的平仄及对仗    词的句子,基本是律句,平仄要求很严格.词中的五字句和七字句,用的基本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三言句.四言句,大多也是从律句中截取的一段.需要注意的是,律诗中的变格规则 ...

  • 张大宁:浅谈肿瘤浸润与防转移

    什么是肿瘤浸润 肿瘤的浸润以及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基本特征之一. 癌细胞可以移动,如果跑到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中,就是局部浸润. 如乳腺癌原本在乳房中生长,如果癌细胞侵犯乳腺的皮肤或者侵犯肋骨.胸壁组织, ...

  • 浅论词中长调之写作手法

    转:三余草堂的博客 读写杂谈 浅论词中长调之写作手法 词中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者为长调.与小令中调相比,与小令相比,长调更舒缓,更丰满,更适 ...

  • 写作技巧||浅论词中长调之写作手法

    写作技巧||浅论词中长调之写作手法 风舞三湘 词中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一般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者为长调.与小令中调相比,与小令相比,长调更舒缓,更丰满,更适合于表现 ...

  • 浅谈词的起源、诗与词的演化

    词是曲子词之简称,即有歌谱的歌词.清宋翔凤<乐府余论>云:"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说明词是一种密切配合音乐用以歌唱的新兴抒情诗体.其别称很多: 乐府:词最初 ...

  • 浅谈词的写作(五):词的平仄和对仗

    一.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规律基本上是继承了律诗的规律.语言上也是一个双音词或一个双音词组为一个节奏单位.尤其是五.七言句子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基本相似.但句与句之间却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的"粘& ...

  • 浅谈词的写作(七):初学填词常见错误

    初学填词者事先应熟悉欲填之词牌,只有词牌的句式.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的要求都握了,再动手填之,否则会出错. 比较普遍,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凑字数.句数,而不问平仄.句式.有的把一字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