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诗画 | 白蔷薇图
辛丑年五月十八
2021.6.27

齐安郡后池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诗歌赏析
此诗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面: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全诗通篇写景,但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景中有人有情,意境空灵含蓄,有若即若离之妙。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佳画赏析

名称:白蔷薇图
作者:马远
材质:绢本设色
大小:26.2cmx25.8cm
作品类型:中国绘画
收藏机构: 北京故宫博物院
艺术时期:宋代
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此作工致精细,完全体现了宋画精密不苟、刻意求真的写生特色。花的主枝由右下方向左上方斜向伸展,枝干劲挺,五朵盛开的白蔷薇分布于主枝两侧,偃仰扶疏、顾盼生情,平衡了整个画面。花朵造型精准,设色明丽,笔法秀朗。整幅画面虽不复杂,但在主宾、错落、疏密的巧妙安排下,生机满纸,既有枝干斜向生长的动态美,又有花团锦簇的静态美;双勾枝干的用笔,犹如其山水画中的树木枝干用笔一样厚重有力,再填以凝重的赭色于其中,使枝干显得劲健、古秀,配上敷染得当、刻画精细的绿叶和曼妙多姿的花朵,真让人有隔于载能嗅其香之感。(来源:月雅书画网)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钤鉴藏印“勤孝堂”、“芳林鉴赏”、“毅崛珍藏”、“于腾私印”、“丁伯川鉴赏章”、“懋和真赏”、“项子京家珍藏”、“退密”、“神品”等。
作者简介
马远(约 1170- 1260)〔南宋〕字遥父,号钦山,袓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长于钱塘(今浙江杭州)。曾祖马贲为北宋宣和时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伯父马公显、父马世荣均任职画院,兄马逵、子马麟皆画院名家。马远成就卓著,既继承家学又有所创造,独树一巾只,光宗、宁宗时(1190-1224)历任画院待诏。山水取法李唐,能自出新意,下笔严整遒劲,用焦墨作树石,枝叶夹笔,多横斜曲折之态石皆方硬多棱角,以大劈斧带水墨皴及钉头鼠尾皴。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人称“马一角”,后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之写照。楼阁大多运用界画而加衬染,极其精明。又工画水兼精人物、花鸟,有轩昂闲雅气象,后人将其与夏圭并称“马夏”,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合称“南宋四大家”。
- E N D -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乐诗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