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82

82、同一科属同一药用部位的药物常有类似作用,从我临床第1天就看老师开麻杏甘石汤改麻桃(桃仁)甘石汤,一样有效 。有时候我们要扩大视野,不要把药物看得太僵化,只认得书上说的几个功能。

83、漏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持续汗,这个汗也可能是小汗,但就是止不了。

84、临床如何区别哪些筋与太阳关系大,哪些与肝的关系密切? 如果这个强是以上部为主,如项背强,首先考虑太阳病;反过来,如果是下部的拘急,着重考虑肝的问题,偏虚。

85 、紧脉又分大紧与小紧,摆动幅度大的是大紧,摆动幅度小的是小紧。太阳伤寒所见之紧应是大紧,少阴之紧应是小紧。

86、麻黄与桂枝配伍是扫清道路,给桂枝托邪外出创造条件,这就是麻黄与桂枝相须的实际含义,就好比这间教室多一张桌子,要将其抬进去,要做两件事,第1将教室门打开,第2将桌子抬出去,麻黄负责开门,桂枝负责抬桌子 。

87、打个形象的比喻,腐苔像一堆打湿了的面包渣,腻苔像一勺稠稀饭,滑胎就像一勺米汤倒在桌子上 。

88、大汗虽存在伤正之弊。但也可达到驱邪目的,故太阳病,也可大汗而解。我们不提倡大汗解表,但必须接受大汗是可以解表的。

89、疼痛是气血运行不通的突出表现。身痒是气血运行不通不甚的常见表现。故疮疡初期多先痒后痛。后期多由痛而痒。痒可视为气血运行似通非通的一种表现。

90、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表郁较重是太阳伤寒的变异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表郁较轻,是太阳中风的变异证。桂枝二越婢一汤,略兼里热,可看作大青龙汤的变异证。

91、外感疾病初期,疾病表现不充分,不能分辨寒热,首先用桂枝汤没有大错,本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表不远热”之原则及试探宜轻原则,所以这不是误治,是本着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试探性治疗。

(节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傅元谋著《听名师讲伤寒论》;各大图书平台有售。2021年川派伤寒读书会·姚佳 整理、曾俊辉 编校)

(0)

相关推荐

  • 五十七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这一条论述伤寒汗后余邪未尽而复聚的证治. 伤寒表实,用麻黄汤发汗,表已解,脉静身和,半天左右出现烦热.脉浮数的表现.说明余邪未尽,复 ...

  • 云霄脉学解《伤寒论》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论>若头痛者, 必衄,他这个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段的意思了.假若吃过麻黄汤发汗, 而头痛不已,那个人啊还鼻衄,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病深,他在六七天,他这个病啊,这个热病都往上冲,六七天 ...

  • 『伤寒验案』伤寒临床总结:疼痛

    疼痛1 颈部强直,葛根汤:2 腰重而冷,甘姜苓术汤:3 关节肿大,桂枝芍药知母汤:4 四肢痛,厥冷,当归四逆汤:5 四肢麻,自汗,黄芪桂枝五物汤:6 痛,腹胀,五积散:7 痛,便秘,大黄附子汤:8 痛 ...

  • 回顾串讲9——傅元谋《伤寒论·不可汗》篇20-32条·1·前言

    回顾串讲9——傅元谋《伤寒论&#183;不可汗》篇20-32条&#183;1&#183;前言

  • 《集验方》治伤寒汗出不解如疟方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一日再发者,汗出便解,属 桂心(一两十七铢) 杏仁(十六枚去尖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一十六铢去节) 生姜(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先煮麻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二麻黄一汤

    汗出不彻邪还袭,如疟频来时翕翕: 桂枝汤二一麻黄,表后脉洪为病吉. 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麻黄.杏仁. 功效:辛温轻剂,微发其汗. 主治:太阳中风轻证.症见发热,恶风寒,形似疟状,一日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72-81

    72.一个药通常生用取其气,重用取其味.如甘草本来偏凉,生用用它清热解毒一面,炙甘草重用它的味,甘以缓之.再如附子回阳救逆都用生附子,用它的气,制附子多用治风湿疼痛,取辛以散之之味. 73.喝桂枝汤后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62-71

    62·太阳病的核心问题就是卫气闭郁,平时我们称营卫不调,而实际营卫不调的,重点在卫不调,卫不调的重点在卫气闭郁. 63·如果患者体质偏虚,正气奋起无力,那么这个脉可能浮不起来,临床上切忌出现沉脉,不一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02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02-111 原创曾俊辉中医师2021-05-18 16:02:00 102. 太阳病最基本的证候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还有太阳温病和太阳蓄水证.有的人只承认太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02-111

    102. 太阳病最基本的证候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还有太阳温病和太阳蓄水证.有的人只承认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不完备的. 103.蓄水证病位在膀胱,与太阳病的典型表现和典型类型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是显著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51-61

    51.学习<伤寒论>,我们不能完全用今天的脉学知识来套.因为张仲景比王叔和早,王叔和首先规范了24脉,后世的人加以补充完善,成了我们通常说的28脉.因此就不能要求张仲景在写<伤寒论&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41

    2021-04-19 16:59:12 41.<伤寒论>的内容博大精深,<伤寒论>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学习<伤寒论>在学习其对外感疾病防治方法的同时,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41-50

    41.<伤寒论>的内容博大精深,<伤寒论>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学习<伤寒论>在学习其对外感疾病防治方法的同时,要着重领会其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10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10

  •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42

    傅元谋<名师讲伤寒论>语录142-151 原创2021-06-17 06:14·曾俊辉中医师 142. 从<伤寒论>的角度看,讨论的痞证是热邪内入与水湿病邪相交结而形成,又人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