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诗坛]持兮的随笔《评评“行到水穷处,不见穷,不见水……”》(附诗一首)

评评“行到水穷处,不见穷,不见水……”

读到周梦蝶先生这首《行到水穷处》诗时,我大吃一惊。周先生无疑博学多才,题目取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终南别业》中的一句中的上半句,而下半句是坐看云起时。这一整句的意思很隽永高雅。译成白话文,便是: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处,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周先生将“行到水穷处”拆解成不见穷,不见水,很令人费解。
纵观全诗,周先生拆解名句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他的诗眼:却有一片幽香/冷冷在目,在耳,在衣。周先生写得很高妙,他行到水穷处,不是为了看高天上的云卷云舒,而只是着笔于往下看,看的还是水,且是冒着香气的水,我以为周先生在意淫,“看你在我,我在你;/看你在上,在后在前在左右:/回眸一笑便足成千古。”写尽了一段柔情依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只是我粗浅的认识,我再深入一点,继续读:你心里有花开,/开自第一瓣犹未涌起时;/谁是那第一瓣?/那初冷,那不凋的涟漪?这几句联系上下诗句,只可意会,不好言传了。美得不可方物。那似有若无的香,那一瓣是花还是汝心?乍暖还寒,是什么投影到波心,一粒小石子还是一瓣花瓣,惊起涟漪阵阵?诗人反复吟诵:行到水穷处,不见穷,不见水,令人不是费解了,而是揣摩诗人的用心,为什么诗人要两次曲解行到水穷处的意思呢?作为一个读者,一边内心感觉奇怪,一边却又不肯(不敢)贸然否定诗人,否定诗人,好像显得自己浅薄,我想是不是需要找到一个心地纯洁的孩子,让他来鉴赏一下诗,像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说实话的孩子那样给俗世的人一点建议。唐代白居易他写完诗后先读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以便使诗歌通俗易懂,典故为“老妪能解”,诗是高雅的,每个诗人写诗风格各异,我多不懂,因此也多只瞟一眼。像白居易这样的诗人可能有可能没有了,读得懂的老妪如今还剩几个?我就读不懂,像我这样勇于承认自己的浅薄无知的,大约也没有几人吧。
诗在诗外。每个人读同一首诗,可能因为际遇不同,可能因为素养不同,对诗的理解或领悟不一样。
读周先生这首诗,我无端的想起张枣的《镜中》,《镜中》我读了多次,每一个字我都认识,联在一起,很费解,没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比如我是很难透过诗中简单的字去领会诗人写的诗的意境的。一首诗需要至少一个人懂它,就好了。《镜中》读了多次,再看了诗评,猛然心就怦然动了一下,痛了一下,像是遇到了一个真正的意中人,也就理解了诗人的才情隐在梅花南山之中。因此一首诗需要至少一个人去评一评,也许其间就有打动你心的某一个意象,你的心就痛了一下,就心动了。读一首诗,心痛一下,心动一下,那这首诗基本上称得上一首好诗。而好诗多是人评论出来的,若评论者牵强附会,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行到水穷处

周梦蝶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你是源泉,

我是泉上的涟漪;

我们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终

相遇。像风与风眼之

乍醒。惊喜相窥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后在前在左右:

回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你心里有花开,

开自第一瓣犹未涌起时;

谁是那第一瓣?

那初冷,那不凋的涟漪?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附诗一首

羞愧

——聆听卢圣虎先生的讲座暨悼水稻之父

持兮

在这之前 我一直以为

我只愧对他们

生我的和我生的

如今 在黄石图书馆与众诗人

聆听卢圣虎先生讲写诗的态度

在他讲之前  坐在我右手的一位先生

热情的收集前后左右的签名

我将我的“佛名”签在那

之后 我就懊悔我的傲慢和无知

因为我看到别人签的笔名都很小

就我不知天高地厚

(签下的还是佛名)

卢圣虎先生讲完了主题

主持人让坐在下面的人与卢先生对话

本来我想请教 但终于没有说出:

我一直困惑的是活着与诗歌的关系

我想我的问题很浅薄又很高深

当我离开图书馆坐上公交车

摇摇晃晃的雨在窗外飘落

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这时,微信群里窒息了

在稻田里种下远方的人永远的走了

现在,我感到我的羞愧太多

我曾经浪费过那么多的光阴和那么多的米粒

持兮:爱写作,爱生活,爱折腾,黄石作协会员,大冶作协会员,黄石女人花读书会会员。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绝句·立秋前一日览镜·李益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中唐·李益·五言绝句]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前一日览镜>,秋,在古时有悲秋之意,览镜:照镜子.这是一首失意之作, ...

  •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传达怎样的意蕴-坐看云起

    作者:北川诗词语句网 佳句赏析 唐代诗人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曾任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安史乱中被捕后任伪职,乱 ...

  • 【安徽诗歌●诗情画意】2021年第2期(总第二十六期)

    摄影:温金涛 [本期入选诗人] 南佳.王恩斌.李忠义.晴明父. 王明军.朱志运.钱忠良.廖兴坤. 穆涛.张忠庆.廖仲强.李宝祥. 林海涛.解志忠.一云吉亚.赵书周. 临水而居 文/南佳 远山含翠,近水 ...

  • [黄石诗坛]持兮的微型诗《当我冰凉的身体贴上热锅》(5首)

    鱼说   当我冰凉的身体贴上热锅 我明白了  不是所有的热情 都值得  去追随 电水壶 进水的口大 出水的口小 倒出的水少于进去的水 四方桌 砍断任何一条腿 你都站不稳 别嫌弃左邻右舍 身份  用以证 ...

  • [黄石文坛]持兮的随笔《家里有子》

    家里有子   怎么看,我的儿子都是那么英俊.个头不高不矮,1米七二左右,不胖不瘦,一百二十斤左右,眉眼综合了将他制造出来的人的优点,好玩的是他的头发还自然卷曲.儿子因为在温室里长大,显得白白净净,那肉 ...

  • [黄石文坛]持兮的随笔《好看》

    好看  我今天才发现从我腹腔取出来的儿子是一个浪漫的天才诗人.我说的一点不假,我的儿子的确当得上最杰出的诗人.   当我看到那位成名的诗人写的"好看体"诗之后,我的这种意识更强烈, ...

  • [黄石诗坛]持兮的诗《为什么我生来就是一块抹布》(4首)

    鱼儿 鱼儿不知愁 被谁钓 也是饵 鱼儿不知悲 被谁吃 也是食 鱼儿不知喜 被水玩 亦玩水 盛放鱼儿的 有胃 有器皿  也有水 有谁知道鱼儿的最爱 有谁问过她的意愿 一种鱼儿在水里游 自在么 另一种鱼儿 ...

  • [黄石诗坛]持兮的诗《让自己变轻是一条出路》(3首)

    飞 焦灼不安的鸟儿无法飞翔 放空自己 让自己变轻是一条出路 春物有的丑陋,尽量略过 眼睛不要睁得太大 以免伤到虹膜 不论哪一季都要出去游一游 若脚去不了 心一定要飞出去 做做梦 在每一个季节 尤其是在 ...

  • [黄石诗坛]持兮的诗《年初的时光》(外二首)

    年初的时光 午后,阳光像母亲的怀抱 温暖世间万物 包括你我的心房 时光缓缓而流 这是在简朴乡间 简单房间里的意象 我已蹉跎好几个日夜 并无负罪感 木心说从前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如今的时光也很慢 仅限 ...

  • [黄石文坛]持兮的随笔《梦萦钟楼》

    梦萦钟楼   细数岁月的波纹,惊觉我离开钟楼竟达数年.钟楼的楼依旧在,钟楼的钟再一次滴滴答答的在时光里像流水一般,安静的走着.   而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成为了一个阅尽沧桑依旧 ...

  • [黄石文坛]持兮的随笔《你若安好》

    你若安好   6月30日傍晚我经过晴安药店门口,无意中看到药店门上贴了一个招聘启事,我陪读使命已完成,正想找个工作,于是我进去问还要不要招人.当时药店里一个胖乎乎的貌似主管的妹子看了我一眼,简单问了我 ...

  • [黄石文坛]持兮的随笔《从一板鸡蛋说起》

    从一板鸡蛋说起   做服务行业,不存在卑躬屈膝,但亦不可态度生硬.一句良言会如夏天的清风吹灭顾客的无名火,也会如冬天的一把火温暖顾客冰冷的心房.语言是销售人员的一把金钥匙,然而很多服务行业的销售人员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