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节奏如同人的呼吸与脉搏,是书法欣赏的重要标准

书法的节奏如同人的呼吸与脉搏,是书法欣赏的重要标准

写字有法

发布时间: 20-11-2210:04

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往往会于千姿百态的点画线条中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缓急的节奏,尤其是行、草书这类动态的书体,更是显得抑扬顿挫,节奏感极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让欣赏者的呼吸和脉搏不自觉的与创作者达成一定程度的共鸣,从静态的线条里聆听到丝竹管弦之声,获得美的享受。

节奏本是指在音乐旋律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才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书法的节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笔画的起笔与转折处要蓄势发力,产生了轻重的节奏。笔画要蓄势发力时,就有了发力点,这个发力点就如同是指挥家指挥时上一拍结束与下一拍起始时的节点一样,通常在笔画的起笔处与转折处。因为发力点要蓄足笔势,所以写得较重,而笔画间的牵丝往往写得很轻,于是形成了明显的节奏变化。

指挥图示力的发力点

王羲之远宦帖选字

从上图的“远”字可以看到几个发力点处的笔画都较厚重有力,与细笔画处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而这些发力点的笔法也极微妙,需要书写者具备精熟的笔法技巧体现出来。

二、书法运笔的疾与涩,产生了快慢的节奏。写字时笔毫在纸面上运行,如果不用手腕和手指有力控制,而是随意的滑过,写出的线条就会浮薄无力。所以行笔时才要逆推慢行,也就是所谓“涩笔”,笔毫运行时好像有物阻挡,往往会在纸面上摩擦出“沙沙的声音”。但是一味的“涩”容易迟滞,笔墨凝滞就会使字整体失去神采,所以还要求行笔的速度加快,这就是所谓的“疾”。疾势在短撇中体现最为显著。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选字

上图中“手”字的第一笔撇画就取疾势,行笔速度极快,而竖钩向上做环绕的笔画则用了“涩笔”,慢慢向上逆推行笔,笔画厚实与撇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了快与慢的节奏变化。

三、历代书法家创出了丰富的笔法也促使书法作品产生了或浑厚铿锵或婉转缠绵的节奏。古人弹琴时创造了许多指法,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琵琶行》里有“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的诗句,可以看出弹琵琶时至少有“拢、捻、抹、挑”等指法。转而书法亦有中锋,偏锋、顿笔、挫笔、绞锋、裹锋、转笔、折笔、衄笔、驻笔......等非常丰富的笔法,这就使书法产生了极为复杂的节奏意象。正如孙过庭在《书谱》里所云:像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

张芝《冠军帖》局部

四、书法的节奏还体现在书写的过程中笔画的连断、往复、行止、起伏的变化。一幅书法作品的书写运动过程首尾连贯、前后接续、上下俯仰以及行与行之间的错落有致形成了类似音乐的节奏变化。明代书论家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笔厘锋颖之间,顿挫之,郁屈之,周而折之,抑而扬之,藏而出之,垂而缩之,往而复之,逆而顺之,下而上之,袭而抢之,盘旋之,踊跃之,沥之使之入,衄之使之凝,染之如穿,按之如扫,注之趯之,擢之指之,挥之掉之,提之拂之,空中坠之,架虚抢之,穷深掣之,收而纵之,蛰而伸之,淋之浸淫之使之茂,卷之蹙之,雕而琢之使之密,覆之削之使之莹,鼓之舞之使之奇”。这正是古人对书法中变化万千的节奏意象的全面总结与概括。

节奏是书法审美的重要标准,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就像一首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或歌曲,“绕梁三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书圣王羲之在《书论》里写道: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所以要提升书法的审美与创作水平,一定要能读懂书法里的丰富的节奏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