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预增的那么多,重点该看什么?

真正的顺其自然,

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作者/玛利亚

今天是光看指数走的并不好,但是个股数据都不错。尤其是之前老星球里,低位埋伏的那些业绩优质票,全面爆发!

低位埋伏,业绩优质票...这几个关键词怎么那么熟悉?这不正是从节后的“防范高位大票风险”后,说了一个月的策略么?

相关内容,详见这两篇:

下周计划》、《日本排泄,全世界买单,美国不管管他儿子?!》(点击可回看)

总结完行情后,咱们来聊个现在重点关注的方向:一季报预增的个股。

一季报预增的个股很多,但券商给出的数据,大家仔细看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同比”增长。

这在以前,可以说问题不大,有较强的参考性。但今年,不是!

这一两个月里,我格外关注、并持续跟踪各项宏观经济数据。今天,我想简单讲讲数据背后的东西。

数据,只是表象。

数据背后的东西,才是核心。

数据,还有“软数据”和“硬数据”之分,我们都要把这些学会区别开来看。(这部分我以后详细讲)

说到“一季报预增”,就有了我们最常见的财务数据,里面总有有“环比”“同比”,我们今天就要把它们区别开。尤其是今年!

因为去年疫情的原因,很多经济数据,都被砸出来一个历史深坑!这就是经济学家们经常说的“基数效应”,也叫“翘尾因素”

先别晕~

看着名字,咱用点儿心就能理解:“基数效应”,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的很多数据都很低,就是这个数值的基数很低。

你如果用“同比”去看财报,那么今年只要大环境稍微好点儿,那同比数据就是增长的。

这时,就出现了另一个词“翘尾因素”。“翘”就是指上升的曲线。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前几个月都是没什么波动的曲线,而到后面,这条曲线突然上升了。这种现象就叫“翘尾”。

所以,在这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下,你还像以前一样,光看“同比”就绝对不行的。只有看“环比”,才能知道这个公司的业绩是不是真的在正增长。

今年的数据,我一直在看“环比”,不然就被人忽悠了!

下面,我先总结了三个行业景气度较高的方向个股:

机械设备,电子(面板),有色(铜)。

而且其中都是一季报预增的,且列出了环比的数据对比。大家看完列表后,刷到最下面,有课堂作业哦!

今天虽然是周末,但也给大家留个小作业:

从这些我已经做好的现成的个股列表里,再根据“所属行业、龙头效应、股价位置”等条件,去筛选自己理解总结出来的股池。

今天是周末,大家可以聊聊这一路走来的心态变化,和终于熬出头后的收获。留言区总有宝藏,今天不抢沙发,咱们走心的见~

用自己掌握的“渔”,打上来的“鱼”,会更香!
周末快乐~

郑重声明:不荐股!只是讲逻辑思路。

别总想着看个代码就能发家致富!每个人承受能力、操作风格都不一样。想法不在一个频道的,就别跟我BB叨。咱谁也不欠谁的,恕不接待巨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