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你眼里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野草茫茫 阿云嘎 - 激荡 电视剧原声带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句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当你长大以后就会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你看到的只是表象,真相往往隐藏在表象的背后,眼睛是求证真伪的一部分,而并非真相本身。

名人高光的背后,或许是苦难
夫妻之间拌嘴吵架是平常事,其中女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看×××如何厉害,既顾家又能挣大钱,而不像你,成天忙忙碌碌却挣不了几个钱,跟了你倒霉死了。”岂不知,你看到的只是表象,真实的×××并非如此清闲,尤其在当今的社会里。当今的企业家,站在台上演讲,或在一场酒宴里遇见,西装革履,很是风光,但现在的我更多看到的是风光背后的苟且,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易中天的风光是他在央视的《百家讲坛》里,他的《品三国》起印是55万册,还没开售,订单就有60万册,却不知道他曾有的鲜血淋漓,只有被虱子咬过的人,才懂得鲜血淋漓的滋味并不好受。青年时代的易中天是从群众中间长起来的,18岁那年,他读了苏联女作家威拉·卡特林斯卡娅写的《勇敢》,读得热血沸腾,于是不顾家人反对,跑去了,要文艺先生活,结果到了农场才发现,除了饥饿、寒冷,就剩差点自绝于人民。
日升月移,风霜雨露,辛苦的劳作,贫乏的生活,让易中天体验到了粗粝的现实是个什么东西,那不是作家笔下的风花雪月,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严肃问题。好在所有的挫折、苦难,都不是白吃的,不但让他亲近了劳动人民,还让他了解了劳动人民的趣味。
也许正是在新疆体验到无望和痛苦,才让他的语境更加实实在在,才能避免说一些大而无当的导师语录,或给年轻人灌一些迷魂鸡汤。“人总要考虑实际问题,考虑生命本身实际问题就不崇高吗?那我宁愿不崇高。”“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励志、培优,旗帜鲜明地反对成功学、望子成龙,我的口号是,望子成人。”“什么天才就是勤奋?扯他妈的淡;天才就是天才,勤奋就是勤奋;天才怎么会是勤奋?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不是所有失败都能生出孩子。”等等,虽然说话充满了火药味,但至少是苦口良药,他的思考来自于他的实践与观察。

明明知道是假的,却都当成是真的
有些事明明大家知道是假的,却把它当成是真的,而有些事大家明明都知道是真的,却对它视而不见。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其实用一件事说明即可。
有媒体报道,西部一省份一家文化企业为了改善印刷质量,引入了一套新设备,正式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地举办经贸洽谈会。为了凑够签约数目,有关部门就动员这家企业,为设备的引进再举行一次签约仪式。企业碍于面子,只好派出代表配合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为经贸洽谈的成果“添砖加瓦”。
“重复签约并不少见。”某市一位财政部门负责人坦言,目前招商引资仍然有任务,从省一级分解到市一级,市一级再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完成任务有困难,就把主意打到重复签约上来,企业对此邀约往往是虽不情愿却也不愿得罪人,只好来回跑场。一位企业老板发牢骚说,一个月内省里市里来回跑了四五趟,打乱了他原本的考察计划。
有个招商会为拼凑签约成果,让各个经济部门到全国各地招商,不管项目最后能否落地,先把企业邀请到再说,第一要参会,第二要签约。一位参与招商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完成“邀商”任务,就到兄弟省市找对口单位求援,请人家出面组织企业参展,尽量能“签约”。对方有此类需求,当地也会全力配合。真有项目还好办,多数没有干货,或者落不了地,双方只好“表演”签约。对此,一位经济部门负责人自我反思:“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虚荣的政绩观在作怪,国家现在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但在当地事实上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目前最明显的成绩单。”
对有些企业也是如此,明明都知道这些数据是造假的,但各方都欣然接受,因为可以用来各种对外的宣传,甚至是用于寻求各种政策支持。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在说空话,我们也知道对方在说假话,却还心照不宣地说着客套话,根在“利益”二字。如同《皇帝的新装》,大家明明看到赤裸全身的皇帝,却还是夸他的衣服漂亮,最后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站出来勇敢的说:他明明什么都没穿。刹那间,整个世界尴尬无比。

“造假”签约,谁为“被就业”埋单?
每年都在谈论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浪潮中的莘莘学子面对就业时,却无法像媒体那般一笑而过。当他们在求职折磨得奄奄一息时,却听到学校传来消息,本年度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这当然让学生们愤怒,不光是因为有人是那未就业的10%,更是因为那90%的就业人士中,有不少是“被就业”的。
高校就业率统计存在虚假,这在各大小不等的大学里怕真是确有其事。据有关媒体不完全调查,许多高校多种方式可以让你“就业”,高校就业率造假方法多得数不胜数。听说有的大学凡是没有签合同的同学一律不给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凡是签了就业合同的同学每人发一百元作为奖励,没有签的同学一分钱没有。再者,由学校出面联系单位或“人才市场”,由学生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将学生档案转移到单位或“人才市场”提供的公司,这样便顺利地提高了就业率。
教育部早就提出过就业工作“四不准”:不准以各种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严格执行国家及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防止大学生“被就业”。
为什么一个玩烂了的“被就业”游戏,会屡禁不止呢?大学生无法就业,意味着没有通过市场的检验,对学校来说,这意味着培养环节出了问题,因此就业率就成了每个学校关注的问题。因为就业率高低不仅关系到一个大学的招生与发展,与教育部的目标也有关系。教育部规定,连续两年就业率低于50%的高校,要控制其招生指标,相当于黄牌警告。要是连续三年都低于30%,就要吃红牌,只能减少招生,甚至不准招生。因此,在教育部就业率目标与社会招生现状的双重压力下,为了账面数字好看一些学校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才有充分的动力和勇气去在就业率上冒险造假。


不能只用眼睛,要学会用心去观察
世界
所谓成功的商人、政客、演说家及名人等,影响群众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信誓旦旦的口吻,用夸大其辞、不断重复的方式去煽动大家的情绪。因为大众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或者真理,多数人是短视和盲从的。他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一直忠诚于真理,其实不过是忠诚于自己的幻想或欲望。资本大鳄索罗斯曾经说过:“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在进入之前先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大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成熟是看透而不说透。看透不说透,大家还是好朋友,要是看透又说透,多半朋友都没得做。要小心那些嘴上说话很好听的人,这些人内心盘算也往往更深,也千万不要过分轻信,读人只能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场合听到一些成功人士大谈他的经验,往往总是提到努力和坚持,但是实际上他真正的成功原因,往往都是不便说出来的。
千万不要轻信那些你用眼睛就能看到的东西,因为真相往往和表象是相反的。因此,我们不能只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更要学会用心去观察世界。当你学会用心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看透这个世界。

1
END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