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史话八:熊通静静地等了2年,才盼来“毒瘤”起效的那一刻
相关推荐
-
传奇令尹:百年间后人两次因他免遭灭族,一次私心却让他声望大跌
楚灵王篡位成功后,因为施政暴虐,致使众多楚人背叛,最终被三位弟弟推翻.推翻楚灵王之后,王子弃疾又设计逼死了两位哥哥,篡夺了王位,是为楚平王. 楚平王即位后,将这次内乱过程中建功最多的蔓成然提拔成令尹. ...
-
为何楚国很早称王,其他诸侯国只称公侯呢?了解楚国历史就明白了
周武王姬发在灭亡了商纣王之后,建立了西周王朝,随后大封天下诸侯以建国,分封制成为周朝的基本国策,在当时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诸侯国的国君有五种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根据周朝的制度,公爵与侯爵 ...
-
UC头条此人超越春秋五霸,独霸十四国,组成了春秋时代最强国家联盟
楚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王的国家.世人皆知,完成这个僭越举动的是楚武王熊通(楚国国姓是芈,熊氏.所以楚汉之际项梁所拥立的楚怀王有的人称呼他熊心,有的则称呼为芈心). 实际上,在熊通之前,楚国的国君已经有 ...
-
楚国史话七:两个智囊的较量,看似熊通北上受阻,实则以为后图
从上一次文章开始,咱们的"史话"故事正式进入到了周桓王十四年(即鲁桓公六年)的这个时间点.作为这一年的开篇,在下先以州公"寔来"鲁国的记载为线索,带大家探寻了一 ...
-
楚国史话六:郑庄公与蔡侯的一次会面,揭示了楚国发生的一次变迁
大家在翻看史书<春秋>的过程中,一定能在桓公二年的章节中看到:"蔡侯.郑伯会于邓"这样一条记载.不知各位有没有对此产生过疑问,为什么鲁国的史书中,会冷不丁地记下这样一次 ...
-
宋国史话八:明明是一国大宰想害人夺妻,却还要诬陷他人祸国殃民
鲁桓公姬允,于周桓王九年正式继承鲁国国君之位.只不过,他的这次即位在过程上有不太光彩的一面,因此急需获得大众的认可.于是,姬允在大典仪式后不久,便主动与郑国修好,希望能获得王朝卿士郑庄公的承认.而郑庄 ...
-
秦国史话八:宪公一生的敌人现身,十余年的争斗,到底为了什么?
上一次,因为秦文公的离世,以及他的继任者宪公将都城迁到了平阳城,让咱们将目光再次对准了地处西部的秦国.只不过,由于<史记>中的两篇"本纪"对于静公.宪公这两代秦伯的称呼 ...
-
楚国史话九:进攻方的一场大胜仅换来双方和谈?所幸结局还有反转
楚国第一次侵随时,由于随侯仍对智囊季梁言听计从,令熊通等人找不到对方的破绽.所以,双方并没有发生什么战事,楚国也只是给随国种上了少师这颗"毒瘤"便班师了.而上一次,熊通抓住&quo ...
-
楚国史话十:周朝南部的四国2打2,结果真正获益的却只有楚国
周桓王十六年(即鲁桓公八年),是一个相对来说故事较多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咱们先看了看鲁桓公两次违制的烝祭和他的"新工作":又了解了楚国与随国的第二次较量,及相关的内容:最后还去了趟 ...
-
郑国史话八:给周、郑伤口上再添两把“盐”,使双方裂痕更难弥合
郑国自桓公立国以来,三代人都担任过周朝的卿士.特别是郑武公助平王东迁,坐稳了天子之位以后,郑国更是以功臣之国的身份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把朝中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因此,到了平王在位的最后几年,倍感压 ...
-
鲁国史话八:隐公一次普通的“春游”,暴露了他这一朝许多的隐患
鲁隐公姬息(有的书中称为姬息姑),是鲁国历史上一位特殊的摄政国君.在姬息还是世子的时候,就让自己的父亲"欺负"了两次,一次被抢走了即将过门的"准新娘",另一次便 ...
-
晋国史话八:庄伯一次正式的出兵,却成为曲沃一方的惨败经历
从周平王四十七年,晋国"嫡庶之争"的第二次交锋落下帷幕之后,咱们也有一段时间没有讲到晋国的故事了.这段时期里,晋国嫡系一方拥立了孝侯之子姬郄为晋侯(即晋鄂侯),暂时稳住了翼城的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