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 川 景 区 地 名 由 来(二篇)

魏周玉/文/图

            上 车 村 的 由 来

在什川景区中心地段,有一个叫上车的行政村,游客们都觉得这个村名很古怪,也不知道它的来历。

原来,在清时期,什川先民引进了一种叫水车的提灌设施,这种水车,利用水流做动力,将圆形辐条推动,做圆运动,将水提到高处,输送到田地。先民建造水车时,陆续在什川黄河段上游安了四辆,中游安了三辆,下游安了二辆。水车的成功引建,使得什川田产收丰,树高参天,绿荫蔽日。改变了住在黄河边,种着旱田地的局面。人们慢慢地称坐落在上游,在水车附近的人家为'’上车人'’,坐落在下游,在水车附近的人家为'’下车人'’。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两个名称。

至民国,人们都很习惯地将'’上车人'’和'’下车人'’通称为'’车上人'’。共和国土改后期,'’上车人'’和'’下车人'’建制  五星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建制    上车大队革命委员会。现建制  上车村村民委员会。

     大 水 门 的 由 来

在什川景区,万亩古梨园繁华地段,有一个叫大水门的街道。游客们从字面上总是揣摸不来它的含义,常常向当地人问大水门的由来。

相传,在明朝的时候,什川沙坡子坪头至北城街头,有一条蜿蜒的隍城。那时候,什川先民们都住隍城以內。隍城的西边则是滩涂 沼泽和河流,很少有人家居住。到了清时期,人口增加了很多,先民们为了汲水,要翻越残存的城墙,很不方便,后来,有人索性在隍城的两个地方,挖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门洞,而直通岸边。渐渐地便有了'’大水门'’和'’小水门'’之称。而沿用至今。

到了晚清时期,什川先民已有了水车提灌。由于隍城地势较高,贯通什川南北,便顺着隍城遗迹修了条渠道,而浇田灌地。现在什川水利提灌主渠 ,仍然是当年隍城遗迹。

近期热读
1
金城魏氏2021(辛丑)年祭祀先祖 传承家风活动在魏园举行
2
什川赏梨花,古梨园十大景点不得不看(上)
3
什川赏梨花,古梨园十大景点不能不看(下)
4
什川什川(2)古梨园的旅游之眼
5
梨花笑了!兰州什川古梨园景区开启市场化运作模式 每日预约4万人
6
桑园峡里 青山遇怪石
7
什川梨花本周末盛开!较往年时间提前
8
古梨树的榆树兄弟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