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者杖二十 | 白水·早茶夜读



中国社会,上边封神,底下水浒,中间是红楼梦
——刀尔登
围着粗木硬石吃青菜豆腐长大的,是不容易尝出紫檀黄杨桌上鲍翅肚参的滋味的,——那腾云驾雾的,吃不吃饭尚且不知,吃的什么是连空想的边儿也摸不着了。
在四五六七八大名著里,说《水浒传》写的是底层生活,大概能立得住。

前些日子,看见一句形容目下底层生活的话,叫 “穷,偶尔不幸”。照此标准,我想《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杨志卖刀杀牛二”一节算是了:
一、破落好汉杀泼皮

⚪九八版《水浒传》里的“杨志卖刀”
虽说杀了人,但唤作“青面兽”的杨好汉是不会在这儿就杀青的。杀该死之人,谁还不是个“邻舍众人”?为杨好汉减罪、甚至脱罪,读书的走在写书的前面。
作为书里不多的经过司法审判的杀人案,写书的留给推司、府尹等诸大人的,除了“觑他是个首身的好汉”,比较有用的就属“却招做一时斗欧杀伤,误伤人命”了。
那么,斗殴杀人,——牛二确是死了的,就不谈“伤”的事了,是什么名目?
二、杀人偿命若罔闻
什么叫做“故”呢?看看《尚书·蔡传》,以及张斐《注律表》:
杨好汉所在的两宋,与唐朝于此,出入不大。
这里不难理解但仍需强调的是,“故杀”是临时形成杀人故意的杀人罪,与熟悉的“谋杀”,在古时是两种罪,而与“斗殴杀人”的区别,不在死活,——都是要死的,在能不能留个全尸。

杨好汉的“一时性起”,算是自己承认了杀人故意。再者,好汉杀泼皮时,好汉有刀,泼皮空手,好汉不是“斗殴杀人者”,而是“以刃及故杀人者”。
三、天上来了安生神
古时,没有“正当防卫”的明文,而斗杀致死所涉及的种种情由,今人觉得应酌情细察,古人亦然。只不过,不是像《水浒传》里写得那般,——从上所举之条律可以想象,仅凭误杀云云而得以减罪,于时恐怕是做不到的。写书的似乎也知这道理,并没有多着笔墨,——有点“牛二家又没有苦主”的意思了。不惭愧地讲,千百年来,杨好汉是听书的、看戏的、哼曲儿的给救下来的。
具有实操性的法子,其实也不陌生,就是所谓的“大赦”。此种方法,于古人恐怕属心照不宣了,——这也许是写书的不多费笔墨的另一原因,里面的门道是我们也很熟悉的“走程序”。像小说里写的,是时假使当厅推司依照律例判了贼人死罪,也是要禀过府尹的,如此层层上报,到了皇帝,如果皇帝觉得这贼人的头是要砍下来的,这死才算定下来了,——所谓生杀在上。而据说,完成这过程要一年有余。

两宋之时的杨好汉犯下这“斗杀”之罪,应是等得起的。理由有二,其一,这“斗杀”之罪一般是可以因“大赦”而得到刑罚的减免的。其二,据说两宋全国性大赦,每十八个月就会有一次,这还不包括区域性的“曲赦”和更具针对性的“特赦”。
所以,在两宋,甚至元明(这里不细表了),身犯“斗杀”之罪,如系自卫或确有可怜悯之处,其结果与“断二十脊杖,刺金印,迭配充军”是相似的,——不至于身死绞斩。
至于为什么在立法上,古时一直没有出现似“正当防卫”的明文,我想大概是因为所谓的传承吧,——荀子早就曰好了的“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百王之所同”。系统是换不得的,补丁是不怕多的。
孙述宇著《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
郭建著《戒石铭与皮场庙》
荞麦花开著《大河向东流》
吸奇侠原创视频《快递小哥杨志的魔幻人生》
▼▼▼
· 二条 ·
魔戒值得一读再读
如题

杨早新书

出版: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2
页数: 320
往期
TAN
回顾
法律人为什么都喜欢《红楼梦》?| 不解馋,要读更多的书才行 |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