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智谋:量势而为,别被自以为是冲昏头脑;

鬼谷子智谋

揣情篇

鬼谷

智慧

文/鬼谷子智谋:ggzjuexue

  何谓量权?

  日:度于大,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变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鬼谷子译文”

  怎样才叫权衡得失呢?

  就是说,要衡量国土的大小,要考虑国民的多少;要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强弱;要估算国民户数有多少,他们的财力、贫富情况怎样;要考察一国的山川地貌的险要与平易,利于自己固守还是利于敌方进攻;考察某个国家是否有真正的善谋之士;要推断某个国家中君臣关系怎样,

  君主是否英明,臣子是否贤能;要推断某个国家中客卿、门客中有多少智识之士;要观测天象运行的变化对哪方有利,对哪方有害;要考察诸侯间的结盟关系,是否真能危难相济;要考察民心向背,是否能笼络住民心,

  什么是百姓喜好的,什么是百姓厌恶的;民心的变化对谁有利,反叛是否会发生。在准确把握上述事态的发展变化之后,才能把握天下政治形势的变化。

汉高祖-刘邦

  “刚愎自用—汉高祖陷白登山之围”

  公元202年,刘邦战胜了项羽,统一了全国,随即称帝。与此同时,活跃在北方蒙古高原一带的匈奴,在经受了秦王朝的打击后,利用中原的战乱,实力得以恢复,成为这个新兴王朝的最大威胁。

  刘邦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特意将韩王信由河南禹州一带转封到今天太原一带,都城就在晋阳(今太原南)。但是出乎刘邦和韩王信的预料,当时的匈奴以汉朝举国之力也未必能战而胜之,何况一个诸侯国。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到这年秋天,王都马邑也被围困,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对异姓诸侯王本就猜疑的刘邦得知后,认为韩王信有“二心”,随即“使人责让信”。韩王信非常惊恐,他担心刘邦会治罪于他,索性就投降了匈奴。

  韩王信的背弃是基于自保的深层动机,他知道刘邦多疑,担心长此以往可能要掉脑袋。与其战战兢兢地冒着生命危险给刘邦卖命,还不如反戈一击,攻打自己潜在的对手,如果一旦胜利, 自已就可以除掉心腹大患,高枕无忧了,况且,当时的情形下,新的雇主匈奴那边的军事实力明显地强于汉朝这边,所以韩王信的打算也是一种很现实、很精明的考虑。

  在这种情形下,公元前200 年,刘邦御驾亲征前去平叛韩王信的叛乱,大军从长安出发,不久大败韩王信主力,斩杀了其大将王喜,韩王信远逃到匈奴,与匈奴兵联合,准备会战。冒顿单于—万多骑兵逼近晋阳与汉兵交战,被汉军击败,逃至离石,又被击败。匈奴且败且走,收拢败军在楼烦(今宁武),而汉兵又鼓余威败之。

  当时,刘邦正驻扎在晋阳,汉军连连得胜,他不免对匈奴起了轻况之心,又听说冒顿单于正驻扎在代谷(今桑千河谷),就要亲自带人去追击,想就算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弭边患,至少也可以像秦将蒙恬击败匈奴一样,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为了万无一失,刘邦派了十数人前去打探,使者回来报告说,一路上见到的匈奴人,都是老弱病残,连马牛等畜生,也瘦弱得像好多天没吃过草或者刚刚经历了一场瘟疫。据此看来,这仗打得。虽然这样,刘邦还是不敢轻 '进,又派了娄敬去打探。娄敬回来说看到的情况与前面一样,但其中恐怕有诈,因为两围交战,都要把最强的一面展示给敌人看,以使敌人有畏惧之心,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匈奴的情况,好像不堪一击,这很有可能是敌人意欲诱敌深入,然后埋伏奇兵、以逸待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这仗打不得。

  然而,汉军大部人马已经开拔,越过了句注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骄傲的刘邦已经听不进去这番话,骂娄敬不过是个以口舌之利得官的“齐虏”,在大军即将战斗时说这样灭自家虱,长别人志气的话,分明是要扰乱军心。他立即将娄敬捆了押到广武等打败了匈奴回来再收拾他。

  刘邦一路追击,匈奴不住撤退,为了加快追击速度,刘邦亲自率领的两三万骑兵突进,而约三十万的大部队步兵,渐渐被甩在身后。一路上倒也顺利,但等过了平城(今大同),抢占了高地内登山后,却发现匈奴的精骑四十万已经将内登山团团包围,让他大惊失色,想赶紧退却,却为时已晚。

  时值冬季,天降大雪,久在中原作战的刘邦部队根本没有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作战的经验,加之军需补给供应不上,非战斗减员也十分严重,军卒“堕指者十之二三”。无奈之下,刘邦只得在白登山上,据险而守,等待援兵。

鬼谷子智谋总结

  《鬼谷子》有言:“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慎重细致的掌握天下政治形势的变化,真正的了解外交形势的举足轻重,时局的把控才能更加精准。刘邦一生精明过人,“自登山之围”却暴露出其性格的缺陷和人性的弱点,他骄傲自大,不纳贤言。

  最初的接连胜利,使刘邦滋生了轻敌之心,这种心理使他很难听取别人的规劝,这就为他后来的中计奠定了心理基础;在刘邦骄傲自大的心态下,又亲眼看到了匈奴的老弱病残之兵,所以宁可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想听娄敬之忠言,结果真的是兵不厌诈,被围困于自登山。

(0)

相关推荐

  • 五十四、声东击西

    陈豨终于举起了造反的大旗,刘邦和陈豨不得不正面对决.陈豨的谋反,在当时普遍受到同情.你想吧,陈豨是刘邦的铁杆,无论是大革命时代还是诛灭臧荼的时代,陈豨都屡立战功.韩王信北走匈奴建立伪赵之后,接替韩王信 ...

  • 刘邦称帝后,为什么那么多人造反?刘邦暗喜:他们终于送上门儿了

    提到刘邦,大多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表情,因为他是"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得到的天下.也就是说,他原来是个平民百姓,与普通人没区别,后来却当了皇帝. 刘邦剧照 在古代,皇帝是万物之主, ...

  • 阴山幽梦——铁马金戈武泉北

    铁马金戈武泉北 阎克敏 在武川县东南部料木山下的卯独沁河东侧,有一座古城遗址,<武川县文物志>说,这是一座建于西汉时期的古城遗址.卯独沁河,发源于武川可镇瑞生金村附近,向南流经哈乐镇卜圪素 ...

  • 兔死狗烹异姓王---刘邦巩固皇权之路

    前言:刘邦自在亭长位置上导演了斩白蛇起义以后,一路披荆斩棘,经历了入关中降子婴灭秦,鸿门宴死里逃生,还定三秦和垓下四面楚歌灭项羽等等一系列重大军事与政治胜利,最终建立了大汉政权.在刘邦一统江山的过程中 ...

  • 鬼谷子智谋:懂得顺势而为,才能借势有为;

    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指的是借时势之力成就大事的道理."时势"中的"时",就是时机成熟与否的问题.时机成熟了去做某件事就容易成功;如果时机不成熟,就容易徒劳无功 ...

  • 鬼谷子智谋:做人不能太单纯,要学会借势伪装;

    依势演戏,学会适度伪装自己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持有单纯的想法.在现实世界里,过度的单纯不是一种可爱,而是一种幼稚.做人单纯本身不是错,而关键是社会环境复杂,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懂 ...

  • 鬼谷子智谋掌控局势动态,出什么招都是不败之地;

    [鬼谷子内楗原文] 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也.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故曰:&q ...

  • 《鬼谷子》散势法鸷鸟原文翻译

    散势法鸷鸟 [原文] 散势法鸷鸟①: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②.意失威势③,一精一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 ...

  • 鬼谷子智谋:如何从一个人志向喜好来探知虚实;

    鬼谷子智谋:察其志欲,以知虚实: [引说]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也就是说,审察其有无虚实,因其志欲,以探知其内心,从而了解其到底为何等人物,以 ...

  • 鬼谷子智谋:遇到矛盾分歧,坚守本意方能成功;

    鬼谷子智谋:审明谋旨,先从其意: [引说] 鬼谷子曰:"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也就是说,判断可行与否,就要首先审明对方计谋与我方计谋的相同和不同 ...

  • 鬼谷子智谋:详解捭阖术运用的关键;

    鬼谷子智谋:善施捭阖,可为鬼神 [引说] 鬼谷子曰:"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 ...

  • 鬼谷子智谋:成大事者;可与不可,必先审明其计谋;

    鬼谷子智谋:审明谋旨,先从其意: [引说] 鬼谷子曰:"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也就是说,判断可行与否,就要首先审明对方计谋与我方计谋的相同和不同 ...

  • 鬼谷子智谋:《鬼谷子的局》经典摘抄;

    鬼谷子智谋ID:ggzjuexue 鬼谷子智谋<鬼谷子的局>经典摘抄; 什么叫道?道乃天地玄机,万物终极之源,先圣称之为无.道虽是无,却能生有.万物皆由道生,此所谓先圣所言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