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 『你好,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题解,这是一篇人物小记,而且是自传体。这么短的个人自传,实属罕见。这里涉及到陶渊明的自我定位,自我认识,以及某些理想。我觉得这甚至不是一篇自传,而是一篇是写自己又不是写自己,既赞叹又批判,无可奈何而安之若素的交杂的文章。志不得疏,饮酒解之,是解之而未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这是一个什么视角?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哪里的人?这个小小的自传,开始了自我的侧写。作者放下固有的时空定位属性,把无关的不断地剥离。
亦不详其姓字
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想陶渊明在写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对自己重新思索的时候。思来想去,对过往加之身上的一些名号通通否定掉了。“初始无名”,当此谓也。
这是陶渊明的归复,“能婴儿乎?”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这就是强为之名,随意而为,亦有妙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是春之使者。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闲,最能生事。“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婬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大程子因闲生出不少感慨。陶渊明也是因闲生出不少的人生感悟。
静,“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大学》),一个人真正的能静,可不容易!内在一致,才叫静,那是需要工夫修养的。
少言,大概是吧没有聊得来的人,知己难求,同道难遇。孔子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哪能少言。谈的少,那思考的,写的也就多了些。其实陶渊明留下来的文字不多,散文寥寥,诗不少,多是酒后之作。
不幕荣利,这是儒者的安贫乐道。天下无道,归隐,对路。陶渊明和孔子不同,陶氏没有进取之心,徒有退守,不过也不错了,守住了底线。他是那个时代的守灯人,也很艰难。陶氏是深解庄子的,退守之地,有庄子相伴。故生命未暗淡,平淡而广大。
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读书,儒者的习性,不求甚解,道家的天真。下学上达,自然而然。说陶氏儒家,道家,也没有多大意思,他做他自己。
人,难得在不固执,又难得在固执。道法自然,是不固执;择善而固执之,是固执。人啊,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是为诚忘。这样就很好。所以,陶氏很庄子。杨儒宾老师说,庄子是儒门内的庄子,有道理。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美了。不期而遇,不谋而合,不约而同,这不期然的遇合,最是神妙。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内心之愉悦,超越了口腹之欲。陶氏也是这样。我们喜欢看书的人,也最喜欢这样的“每有会意”,读书就是和作者对话。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有些癖好。身边一些很有德行的老师,胡子拉撒,穿着随意,脾气难控制,爱熬夜啊,如此种种。
陶氏嗜酒,但不是一个酒鬼,有譜。这就消解不少酒的弊端。但是,嗜酒总归不好。商朝,表面也就是毁在泛滥的酒文化,就能乱性,滥性。最后搞得不可收拾。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性情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魏晋时期反名教,陶氏得其意。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陶氏酒品好。如果吃喝在人家就算了,还吐在人家那就不地道了。陶氏做事很干脆利落,只贪酒,不贪其它。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家徒四壁,怎一个穷字了得。这属于读书人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懒散,动手能力差,一个大男人,把家搞成这样,也是醉了。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到底还有读书人的清高气,穷酸气,这也是读书人让人无可奈何又觉可爱的地方,心性是真纯。心性上接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心意是相通的。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著文章,是为自娱,没有功利心。古之学人为己,今之学人为人。我写文章,大多数是心有所感,就多写一写。想学习经典,做一些文句的疏通,也是自娱自乐自学。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忘怀,散怀抱。放下得失,太难。怎么能放得下?有一己之得失,也有大义之得失。忘怀得失,是放下一己之得失。以此自终,是以此坚守道义。有此坚守,才有精神家园,才能走入心灵桃花源。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自赞,至人无己。赞,也是传记里的一种文体。
黔娄之妻,春秋时候的故事。富家女与贫寒子的故事,男子有骨气有操守,女子有见识知人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谈的是在贫贱的时候内心不觉得难以忍受而要摆脱,也不想要求取富贵。“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我们看到, 陶氏和中庸里的精神是相通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伴侣。黔娄有这样的一个如知己好友般的妻子实在是太幸运了。他的这种安贫乐道之德是因为有这个妻子的缘故吗?并不是这样,而是他个人先有其德,而她的妻子让他的德性显于世,他的妻子欣赏他,内心有慰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喝酒作诗,坚守操守,逍遥自乐。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是上古先民的生活方式吧!《管子·封禅篇》:“昔无怀氏封泰山 。”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远古社会理想化的政治领袖人物。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昔葛天氏乐辞云,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绮。」
我们的古人,把理想社会寄托在上古。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这就是上古之人的生活方式。
在《桃花源记》里,亦有“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样一种生活在桃源的隐者。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就是一种没有属性的,超越的人,他是谁呢?是你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