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前因后果
相关推荐
-
两次弑君,最终自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已关注 周惠王十五年(即鲁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62年)至十七年(前660)的两年间,鲁国公子庆父先后弑杀两位鲁国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鲁国因此大乱,这就是所谓的"鲁难".最终, ...
-
《趣话五千年》第32回,庆父不死鲁无宁日 懿公有难卫有鹤兵
上文书说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打了一个大胜仗,鲁国全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鲁庄公甚至想把打胜仗的这天订为鲁国国庆节以示庆祝. 但好景不长,庄公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一天天长大了,一个比一个刺儿头,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背后,是三个家族的崛起和一个女子的哭泣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6)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64年,山戎大举侵入燕国,燕国国君燕庄公抵挡不住,赶紧向齐桓公哭诉求救. 燕国的先祖燕召公奭,与齐国的先祖姜太公,鲁国的先祖周公旦,都是辅佐 ...
-
典故说春秋39:“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国的政变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一个发生在鲁国的典故,故事的内容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跌宕起伏的政变. 上回说到,鲁庄公自济水与齐桓公分别之后,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而随着他的去世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孔子却为何“包庇”庆父的罪行
作为中国奸臣中的风云人物,庆父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世口诛笔伐2000多年.关于他的事迹,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冬,齐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指,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之后,用来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是谁呢?这事儿先从他爹鲁桓公讲起.鲁桓公是鲁国第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写给天下高血压患者:...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写给天下高血压患者:痰湿不除,吃再多降压药也没用.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高血压患者,已经十年病史,病了十年,吃了十年降压药,按他的话说就是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药罐子. 我说:" ...
-
华西前校长呼吁华西独立的前因后果:院系调整和大学合并
(这是视频的文字稿,略有改动,听过视频的朋友可以忽略这篇内容.) 前两天,华西医科大学的老校长曹泽毅公开发表谈话,要四川大学和华西分家,华西要独立.这番言论惊到不少人. 下面我从985.211工程来谈 ...
-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鲁庄公身患重病之时,他躺在病榻上,为自己的身后事犯愁. 他反思自己掌政32年,虽没有大作为,但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也安然,可立谁为太子却一时拿不下主意,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 ...
-
一位翁迷笔下的翁美玲逝世的前因后果,悲哉!痛哉!惜哉!
翁美玲与汤镇业相识并恋爱,"贾宝玉"似的英俊小生汤镇业,人见人爱,有很多姑娘找他玩,但自与翁美玲恋爱后,就一心一意爱着翁美玲,把其他的女孩子都看得很淡,他很珍惜这份爱.然而,翁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