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年, 上海惊现一家优秀互联网企业, 竟然能让京东和淘宝惶恐

不到3年,黄峥创建的社交电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新电商开创者、利润增长比例达到100%以上、流量为王的;当然还有一堆负面那就是假货连连、色情违规产品、骗人的营销方式……但是他在7月17日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终于明确了发行价格和数量。将以每股16美元-19美元价格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最高融资18.7亿美元。它就是拼多多。

这家企业是从上海起家的,而且后面得到了腾讯大佬的鼎力支持,而拼多多主要的模式是依靠腾讯微信体系建立是社交生态化电商。所以可以说打造了社交化电商、分享形式的电商模式,给他累计了不少的用户和流量!曾经有人说上海为什么不能出现一家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中国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出现在杭州、深圳、北京、广州一带!

上海也是中国非常大的经济驱动地,“北上广深”这个说的也并无道理的。曾经有人这么分析过,得出的结论如下:

1,上海各部门普遍看不起小民企,互联网公司清一色是民企,不找你麻烦算是好的了。上海最喜欢的是,外企五百强,四大所,国企,房企。

2,上海人不喜欢创业,特别是高风险创业。上海的IT企业主要是做单子。例如某大公司要搞个系统升级,他们去接单。张江那里大多数是这个模式。

3,上海人特别保守。互联网最大的难题是,网上支付和快递。支付宝是2003年底推出的,外地的一个东东。上海主流人群一开始是根本不信任这种东西。现在的几大快递公司在上海一开始被报纸称为“黑快递”,没资质的。所以,上海一开始错过了很多机会。魔兽游戏,一般是网吧卖卡,不是支付宝。

4,互联网的发展,和京沪房价的暴涨是同步的。上海人没有陷入全民创业,寡头暴富的恶果,而是形成了”全民买房,人人发财”的完美人设。

我在想,为什么拼多多在上海就打破了这个局面,不到三年,竟然能够上市,还备受互联网大佬的关注。甚至让京东和淘宝都害怕的企业,因为利润增长太快了。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运作的那?人才又是怎么管理的。

我的房子曾经出租给一个上海互联网小公司。几个外地小年轻在办公室里开公司,住了大半年就走了。我和他在收摊的时候,聊了几句。原因也很简单。

1、公司的几个主要技术人员,房子买在了远郊区,青浦,嘉定,松江,而公司在市中心,每天上下班和加班,受不了。上海没有什么北京城中村和地下室。

2、上海的成本太高。市中心房租贵,招个小妹接电话,都要五险一金,一个外地人要在上海市中心活下去,至少六千元工资,还是活的很惨。月薪一万没房子,算是中下收入。小公司现金压力太大。

3、六个月没拉到风险投资,就完了。

为什么从上海大的环境下来看,还是从各种专家之类给拼多多说的口碑负面会影响他等等内容来看。都不太看好,那为什么在一堆负面情绪中。拼多多还是保持在者高速增长。甚至前段时间看到京东的平台也推出了类似拼多多的模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