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6章)

然而,朝中宫中那些纷纷扰扰,终究无法隔绝在天地之外。该来的,终究会来。736年盛夏,张九龄再次站到了矛盾的风口浪尖。

先说宫中之事。

寿王李瑁735年冬天娶杨玉环为妻,新婚燕尔,郎情妾意,甚是恩爱。可是,让武惠妃着急的是,半年过去了,杨玉环的肚子还迟迟没有动静。而太子李瑛自725年娶太子妃薛氏以来,短短十一年间,30岁的他,如今膝下已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薛氏眼下又有孕在身,年底便将临盆。李瑛为李唐皇室开枝散叶的节奏,可谓不遗余力。

武惠妃明里暗里提点了杨玉环无数回,但凡对生育子嗣有利的滋补佳品,无不让尚药局精心研磨,好生伺候,但是,杨玉环偏偏没有任何怀孕迹象。时间久了,杨玉环心头也愈发煎熬起来,夜半无人时,默默伏在李瑁怀中垂泪。

李瑁心疼妻子,便让母亲不要再逼迫杨玉环,说太子20岁才当父亲,他今年才16岁,年纪尚轻,何愁没有子嗣?不料,武惠妃指着李瑁额头低声怒喝:“你以为你还有时间吗?你想一直等下去吗?你还想不想当太子了?”

听武惠妃说到“太子”二字,李瑁顿时不敢再说什么。其实,与其说是他想当太子,不如说是母后认为他应该当太子。

相比李瑁的置身事外,咸宜公主驸马杨洄似乎更懂武惠妃的心思。

杨洄母亲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长宁公主,杨洄也算从小深谙宫廷斗争之险恶。成为咸宜公主驸马后,他一心一意讨好武惠妃,因为他知道,岳母宠冠后宫,不是皇后,胜似皇后。要想在宫中立足,就必须抱紧岳母这棵参天大树。

那么,怎样才能讨岳母欢心呢?自然是投其所好。他早就看出了岳母的心思——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让寿王当上太子。

于是,杨洄就主动当起了武惠妃的耳朵,专门替武惠妃收集各种有利于寿王、不利于太子的传言。为了能听到更多声音,他凭借自己打得一手好马球的本事,迅速和寿王的兄弟们玩到了一起,皇子们渐渐放松了对他的提防,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有一次,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在一起打马球,顺便叫上了杨洄。打完马球,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喝多了。因为李隆基专宠武惠妃,其他皇子的母亲纷纷失宠,大家借着酒意,难免发了几句牢骚,吐了几句苦水。杨洄极其清醒,一一记在心里,一个转身,就细细说给武惠妃听,甚至还添油加醋了一番。

这还了得!武惠妃立即向李隆基哭诉,武惠妃哭得梨花带雨,李隆基看得我见犹怜。好生安慰了武惠妃一番后,李隆基气势汹汹地传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入宫,开门见山说想废黜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子。

张九龄和裴耀卿心中大惊,极力劝阻,请皇上三思而后行。张九龄态度十分坚决,反复陈述利害,认为太子时国之根本,如无显过,不可轻动,并表示不敢奉诏执行。

废立太子乃头等大事,绝非皇上写个手谕便可了事,必须由中书省起草诏书,盖上中书省大印才行,而张九龄身为中书省最高长高,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让李隆基虽然气得脸都白了,却也无可奈何。

李林甫当面一言不发,退朝时,故意走在张九龄和裴耀卿后面,貌似随意地对高力士说了一句:“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

高力士心领神会,私底下将这句话告诉了李隆基。从此,李隆基愈发觉得李林甫通情达理,张九龄不可理喻。(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李隆基为何喜欢杨玉环?原来是有特殊功能

    李隆基为何喜欢杨玉环?原来是有特殊功能

  • 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一日之内连杀自己三个儿子?

    唐玄宗一日杀三子,又被称为当年的"三庶人"事件. 太子李瑛与两位同为皇子的亲兄弟被人设计陷害,带兵进宫,因此被唐玄宗抓个正着,先是废太子和其余两位亲王为庶人,后来又追令处死. 历史 ...

  • 为什么李林甫还能在唐玄宗身边受宠近二十年?

    开元十二年(724),唐玄宗李隆基废掉同甘共苦三十年左右的皇后王氏,有抬举武惠妃的意思,由于朝野上下非常忌讳武氏家族(毕竟距离武后时代和武氏子弟跋扈才短短十来年),只能封武氏为惠妃,但一切礼仪待遇等同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