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奶奶的故事92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连载 原著: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84)
补气健脾可防衰感冒泡杯紫苏茶
古代帝王都喜欢寻觅能够长生不老的神奇药物,时刻想让自己容光焕发,长生不老。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大海,寻找不老神药的传说,很多人都知道。但还有一则关于白术与长寿的传说,大家可能听说的不多。
据说汉武帝巡符东方,遇见一位老汉在农田里做农活,只见老汉头上散发白色光环,竟高达数尺,这光环只有高深道行者才有。汉武帝很好奇,便询问老汉,老汉回答说:“我85岁时,就已经发白齿落。后来有一个道者教我绝谷方法(不吃粮食),只饮白术水。没过多久,我便返老还童,长出乌黑头发,生出了新牙齿,能日行三百里路,如今我已经一百八十岁了。”

白术真的能有那么大的功效么?其实这只是被人们神话了的传说,但是白术的功效,却不得不让我们叹服。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病症者。
现代人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治皮毛,中治心胃,下治腰脐。白术在气主气,在血主血。因此,白术补气健脾的功效,是得到普遍认可的。而在中医看来,很多人的衰老,源于气不足,气弱加上脾弱,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身体就会渐渐地开始衰老,身体的素质也会跟着降低。所以,在中医看来,适当服用白术水,不但可以排毒,增进消化吸收功能,还可以补气活血,化湿止泻,可以抗衰老。
由此可见,白术具有很强的药用效果,传说中,老汉饮用白术水是对身体的毒素进行排出,而且又加强了对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老汉才能容光焕发。
前面我们介绍过紫苏对于抗感冒的作用,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有不少人提供了其效果确切的实证,非常感谢这些热心的博友。就博友们询问的关于紫苏的问题,在此再做一个更加详细的介绍,以方便大家在掌握了足够多的知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紫苏。
每年的冬春季节,因受凉而感冒的人就会多,我们平时常用的抗感冒的西药,多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其实凡是懂些中医的人,一般对付风寒感冒,会首选紫苏茶。

上次我们重点介绍了紫苏可作为香料,用于烹饪带腥味的海鲜或是水产品,不仅可以化解腥味,还可使烧出来的菜味道更加鲜美。这只是紫苏的用途之一。据记载,在我国古代,爱美之人,取鲜嫩的紫苏研汁煮粥,只要长期服用此粥,则可令人肤白身香,现在倒是未见,也不知真假。那时,人们将紫苏视为圣洁之物,不洁的人必须保持距离,不可随便靠近紫苏,采摘紫苏的人,要身穿干净衣服,举办繁琐仪式之后,才可采摘。
紫苏一身都有药用价值。叶可发表、散寒、理气、止咳,其味辛,性温;紫苏子则可下气消痰、润肺;其梗能和胃降气,治疗胃气上逆,返酸、打嗝。
若是受凉感冒,出现怕冷、四肢僵硬、酸痛、鼻子不通气、流鼻涕等症状,用紫苏叶泡服,散寒解表、发汗,感冒能很快治愈。中药一般都是煎水服用的多,但紫苏叶却是个例外,长时间熬制反而会破坏药效,所以用开水泡着喝效果会更好。每次三五片泡水当茶喝,不久便会感觉身上热了,然后会有微汗冒出,通常三到五天感冒就好了。这种喝着茶就把感冒给降服了的方法,最适合上班一族。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什么感冒都可以用紫苏叶泡茶喝能治的,凡是发热、咽干喉痛、痰黄者不宜用。还有胃功能不好的人,在服用紫苏茶时,注意一般饭后服用比较好,不要空腹服,因为紫苏茶对胃有一定的刺激。

我在网上搜到一段关于紫苏的传说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紫苏的两个重要用法:一是解腥,二是表寒。
九九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他们狂嚼大吃,蟹壳堆成一座小塔。华佗想,这伙少年无知,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那伙少年吃得正来劲,哪听得进华佗的良言!
一个少年还讽刺说:“老头儿,你是不是眼馋了,我掰一块给你尝尝。”华佗生气地叹了两声,便回身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吃多了会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正想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那里听得华佗的话?把脸一沉,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
哪知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额上冒汗珠,喊爹喊妈地直叫;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酒店老板吓坏了,忙问:“怎么啦,得了什么病?”
“唉,是不是这螃蟹有毒?劳您去请个大夫来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华佗在旁边说话了:“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少年们都很惊异:原来这老头是个大夫!想到刚才自己的失礼,不好开口求救。但除了这条道无路可走,只好放下架子向老人央求:“大夫,刚才是我们的不是,冒犯了先生,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发发善心,救救我们吧。你要多少钱都好说。”
华佗说:“我不要钱。”
“那你要别的也行。”
“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
“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都行。你快说是什么事吧?”
“今后一定要尊重老人,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华佗回答道:“别着急,稍等一等,我去取药来给你们治。”
华佗和徒弟出了酒店,徒弟以为是回家取药,便说:“师傅不用您操劳了,告诉我取什么药,我自个去取吧。”
“不用回家,就在这酒店外的洼地里采些紫草叶给他们吃。”
华佗和徒弟很快从洼地里采回一抱紫草叶,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他们可乐了,再三向华佗表示感谢,各自回家了,并到处向人们讲华佗医道如何高明。
华佗又对老板说:“好险呵!差点闹出人命。你以后千万不要光顾赚钱,不管别人性命!”
酒店老板连连点头称是。
出了酒店,徒弟心里疑惑,问道:“老师,您可从没有用紫草治过病,您怎么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是哪本书上这样写的?”
华佗道:“书上没有讲过,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不是看到水獭吃紫草叶治病的情况吗?”
那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忽听河湾里哗哗啦啦水响,掀起一层层波浪。一看,原来是一只水獭逮住了一条大鱼。水獭把大鱼叼到岸边。嚼吃了好一阵,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肚皮撑得象鼓一样。水獭撑得难受极了,一会儿在水边躺,一会儿往岸上窜,一会儿躺着不动,一会儿翻滚折腾。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跳跳蹦蹦地回到了河边,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

看到这个情景,徒弟只是感到有趣,华佗的脑子里却产生出疑问:为什么水獭吃了紫草就逐渐舒服了呢?
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今天少年们吃的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
徒弟听了老师的述说,心里顿时开了窍,更加佩服老师的高明,也知道了增长才干和学问的决窍。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185)
中风之后口眼歪斜,补阳还五加四物汤
奶奶说,好的中医,不但善于学习前人的经验,结合临床的实践,还会别出心裁地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准确判断疾病的根源和症候之后,化用前人的经验方。
奶奶说,我初跟老师傅们学医时,常常不得要领,只好虚心观察学习,用心揣摩。

有一天,有一个妇女领着个老人来到师傅的诊室。老人口眼歪斜、流着口水,说话不清。妇人是他的女儿,据他女儿说,老人今年65岁,三个月前在家突然中风,幸亏及时送医抢救,命是救过来了,但却落下这个口眼歪斜的毛病。
师傅为他把了脉,看了舌苔,问诊之后,就为他开方:生黄芪、制首乌各20克,当归、赤芍各12克,白蒺藜30克,防风、全蝎各10克,川芎、葛根各20克,水蛭、甘草各6克,升麻3克,蜈蚣2条,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奶奶一看,这不是补阳还五汤与四物汤的合用吗?但奶奶当时没有吭声,只是心里默默地记下了师傅如何用药。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病人的口眼歪斜好了,话也说利索了,也不流口水了。此方效果如此良好,出乎奶奶的意料。奶奶虚心向师傅请教,师傅解释说,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名方,常用方,效果确切;而四物汤则为养血补血的经典方。两方合用,既治标更治本。

方中的当归、川芎、赤芍、水蛭等均有活血袪淤的功效,能促进全身血液的循环,当归养血,使血液的质量改善。生黄芪重在补元气,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淤消,淤消则全身通,病就自然痊愈了。制首乌补精血、益肝肾,加强内脏的功能。防风入肝经,可袪风解痉;白蒺藜平肝、疏肝、袪风;葛根能生津舒筋、通利经脉,有扩张血管、解痉作用;蜈蚣、全蝎两味药能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是治痉挛、抽搐之要药;升麻升举阳气,它既能走气分,变行血分,配黄芪能益气升阳,同时加强化淤药的功效;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因为病人此时气弱血淤,肝风内动,加年老体弱、大病缠身,非普通药方可治。我开此方,是在化淤通脉之中,加上滋补,以强壮病人的身体,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所以效果才会大大加强。当然,行医最重辨证论治,辨证准,则开药准,开药准,则效佳。说到这儿,奶奶笑了,如果现在的年轻人,在学医的时候,在临床的时候,能够如此谦虚求索,何愁不能成为名医呢?
(转载文章,侵权告删;未经验证,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