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农:杜甫最早的诗

  “诗圣”杜甫(712~770)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绝大部分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作品;而事实上杜甫从事诗歌创作甚早,据他本人后来在《壮游》一诗中所说,开始于七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十四五岁,已经“出游翰墨场”,在当地诗坛上崭露头角;稍后更有了“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样这样的盛名。李、王皆为一时闻人。

  于是杜甫早年作品的情况如何,现存最早的是哪几首,就成了读者很关心的问题。

  最为流行的杜诗注本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或称《杜诗详注》)是按年编排的,其卷一的前三首是:《游龙门奉先寺》、《望岳》和《登兖州城楼》,一般认为这些就是现存最早的杜甫诗;而著名的老一代学者洪业先生(1893~1980)在《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书中不取此说,另以《夜宴左氏庄》为第一首,并论定其写作时间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暮春。按该诗云:

  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洪先生分析说:

  杜甫在南方已经游历了好些时候,也许有几年了,他可能已经学会了足够多的吴方言,能够理解吴咏……我倾向于认为,如果将此诗系年于南方游历结束的735年暮春,它将变得极富意味。(曾祥波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27~28页)

  他又补充说:

  二十年前,我遵循前人注释,认为杜甫在712年至735年的诗歌都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我改变了这个观点,将此诗系年于735年。因为诗中提到了吴地方言(“吴咏”),这使我相信此诗作于东南游历时期。它甚至可能是735年之前写的。杜甫“检书”“看剑”也许跟他即将返回、准备科举考试有关。我甚至认为……《江南逢李龟年》也最好系年在735年之前。(前引书,第27页)

  洪先生这本大著是他在美国用英语写成的,出版于1952年;后来到1962年,他在《我怎样写杜甫》一文中进而指出:《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也当是游吴越时作。当初我受前人影响,仍放此诗于湖南诗内;且疑'江南’或是'湖南’之误,更沉静思维,则觉不但'江南’不误,而且此诗之容态俏生,气韵飘扬,不似杜甫湖南时诗之多悲哀沉郁,而可合于杜甫二十三岁左右'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之环境。当时杜甫在江南游兴方浓,当较《夜宴左氏庄》为更早。”(前引书,第362页)

  这样洪业先生就将杜甫最早的诗作安顿在他青年时代漫游吴越之时,那时诗人二十多岁。

  洪业先生这本《杜甫》一直到六十年后才有中文译本,但读起来仍然很有新意,特别是关于诗作的系年和生平的考校,多有深入细致的讨论,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似较闻一多先生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更为体会入微。中译本出于专家之手,清晰流畅,读起来非常舒服;有若干译者注,水平很高,附录丰富,尤便参考。

  先前洪先生做过一部《杜诗引得》(1940年),对杜诗的文本非常熟悉,为进一步研究打下极好的基础。那种“堪靠灯”式的引得即一字不漏的索引,实为研究的利器,因为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字就能查出杜诗的原作,而依靠书后的各本编次表,又能了解到其诗在该引得之底本(南宋宝庆本郭知达集注《九家注杜诗》)及其他二十多种杜集版本中的卷次。这样的工具书,编起来很麻烦,而用起来很方便。洪先生早年在燕京大学主持其事,作出过重大的贡献。

  但是研究古人的诗单是用历史考证的方法还很不够,杜甫的诗因为多涉时事,可以大致推知其写作时间的相当多,而要逐首系年仍然大有困难,或者也不一定必要。即如《江南逢李龟年》和《夜宴左氏庄》这两首,是否就一定作于漫游吴越之时,因而是现存的最早作品,照我看仍然难说得很,前者尤其不像,其诗云: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杜甫在吴越漫游时,年纪轻轻,尚未出道,他同岐王李范、秘书监崔涤(崔九)这些高踞于首都上层的大人物未必认得,更未必熟悉;所以这首诗基本上不可能作于他的青年时代。提到“闻吴咏”的诗倒是有可能作于他尚在吴越之时,但也不能肯定,在别的地方,也未尝不能“闻吴咏”。临近考试才来“检书”,像当下某些临时抱佛脚的考生似的,似乎不大像杜甫的做派;在外地旅游,带许多卷轴书籍,很是累赘——这样看来,《夜宴左氏庄》恐怕也并非作于“南方游历结束的735年暮春”,而更可能在稍晚些的时候。

(0)

相关推荐

  • 杜甫辉煌一生,晚年却贫困潦倒,不是向朋友借钱就是被儿子骂

    诗圣杜甫,他的诗因为多描写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辅助资料,因此被人们称为"诗史". 杜甫其人,因诗显名,虽然生前默默无闻,却在死后一千多年来深受世人的敬仰和称道,奉 ...

  • 杜甫是怎么死的? 不是累死也不是病死,而是穷死

    杜甫是怎么死的?你可能想象不到,不是累死也不是病死,而是穷死杜甫大家都知道,因为每个中国人在读书时期都读过他的诗,不但知道他是一个唐代诗人,而且,还知道他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 ...

  • 杜甫最早的诗

    "诗圣"杜甫(712-770)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绝大部分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作品:而事实上杜甫从事诗歌创作甚早,据他本人后来在<壮游>一诗中所说,开始于七岁,(&quo ...

  • 顾农:从周作人诗谈到《酉阳杂俎》

    周作人有一首专门谈<酉阳杂俎>的诗,这就是<往昔>二之二的<段成式>: 往昔读说部,吾爱段柯古.名列三十六,姓氏略能数.不爱余诗文,但知有<杂俎>.最喜 ...

  • 蜗庐、玄酒及其他 | 鲁迅之诗 顾农

    顾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12-29 . <无题> 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 夜邀潭底影,玄酒颂皇仁. 上面这首五绝出于鲁迅1933年6月28日应郁达夫之请为黄萍荪(1908-1 ...

  • 读诗忌崎岖求之|顾农

    朱熹<诗集传>卷首有一篇<诗传纲领>,引用<毛诗大序><尚书·舜典><周礼·大师><礼记·王则><论语><孟子 ...

  • 岑参写给杜甫的一首诗,悲叹仕途之坎坷,一代文人的惆怅心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初次读到岑参的诗,就被这两句给迷住了,了解之后才知道,大唐竟还有这样的诗人存在.想来也不奇怪,唐代的繁盛,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李白和杜甫,一个 ...

  • 黄庭坚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

    才华与老辣,黄庭坚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太美了! 黄庭坚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页>系<宋元宝翰>册中的一开.笔法圆劲,笔势连绵,如龙蛇飞舞,达到心手两忘的境界.尾&q ...

  • 杜甫仅一首诗,写尽了唐朝的兴衰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每个大悲剧下面,都涵盖着无数个小悲剧,还说安史之乱吧. 这样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悲剧不仅仅废了李隆基,死了杨玉环,更捉弄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 这些小人物被时代洪流裹挟,在生活的大江大海 ...

  • 元·鲜于枢行草书杜甫《复愁诗页》,笔势雄浑,超凡洒脱!

    鲜于枢行草书杜甫<复愁诗页>,笔势雄浑,超凡洒脱! 原创雅缘书画2018-03-30 11:58:45 文 / 雅缘书画 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 ...

  • 杜甫的这首诗,一句一景,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段多情的时光,无数诗人用细腻的笔触留下了或喜悦,或伤怀,或慨叹,传诵千年的诗篇."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