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价值12.8万的心结

Jacques & Lise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731天

“老周:

见信安好!这两天我一直在翻看您的文章,后悔关注晚了。
我一直有个心结,不想起还好,一想起就会情绪低落。
我是个农村女娃,有个弟弟,从小就知道父母重男轻女,但我很感激父母艰辛一路把我培养到大学毕业。
工作后,虽然每个月给父母的钱不多,但年底我会把一年的积蓄和年终奖取出来给他们,虽然我妈还会说谁谁谁家的女儿多能挣钱之类的话,但我完全没当回事,毕竟自己不做生意,赚钱没那么多,也没那么快。毕业后的那10年,是我感觉最温暖的10年,因为每天我都会跟父母通电话,也很亲密。
转折发生在我结婚那年,我和丈夫都是农村的,按习俗是要彩礼的,当时两家商定的是12万8,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按照习俗,彩礼是要回一部分作为嫁妆让女儿带到婆家的,可出嫁那天,我妈一分钱彩礼都没给我带走。
而我婚后的两个月,我弟弟也结了婚,办了酒席。他们用彩礼给我弟弟结了婚。
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就死了。之后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我没跟他们主动联系过。虽然近几年关系慢慢好转,但永远也回不到之前的那种亲密了。我丈夫虽然对此也有一些意见,但他心态好,说父母培养了一个这么好的女儿嫁给我,这点彩礼是应该的。但我心里这个结就是解不了。
我和丈夫算是白手起家,现在手头有3套房,我们的工作都不错,而且他对我一直都很好,在单位是精英,在家是家务能手,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每次看到一些相关类的文章,我总会去不自觉的触摸那个结,就会特别难过低落,心里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父母,觉得自己被抛弃,他们根本就没考虑过,我在婆家将面临什么。
还有就是,我们单位的业务活动比较多,一碰到感恩父母之类主题的活动,我都不想参加,我总觉得我没办法去说这个话题。
说了这么多,这会儿看这个心结的时候又觉得好像是小事,不值一提了。不过,我还是想听听您的想法,老周,期待您的回复,谢谢!”
这个心结,是因为父母没按习俗回一部分彩礼作为你的嫁妆造成的。12.8万的彩礼,让厚此薄彼的父母犯了难,出了错,这个错价值多少?最大价值也就12.8万。
如果你的婚姻不幸,你把原因归结于父母的错,多数人(包括我)都可以理解。但按逻辑来说是不成立的,因为造成婚姻不幸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夫妻二人未能把感情经营好,至于嫁妆多少,甚至有还是没有,是次要的,甚至连原因都算不上,只是存在相应的关联性。当然了,婚姻不幸的人,有权利违反逻辑诉诉苦。
但,你没有这个权利。因为你婚姻幸福,夫妻和睦,生活富足。我的意思是,你父母的错,并没有引发任何严重的后果。
在我看来,没有引发任何严重后果的错,就是不值得重视的错。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经历不少的错,一部分是由于人性的恶意引起,一部分是由于教养的缺乏引起,一部分是由于沟通的误解引起。它们造成的不愉快,我们如果能很快的忘掉,这样才最有利于自己。否则,我们的大脑就没有空间去享受每天经历的更多的对,这些更多的对,产生于人性的善意,教养的欣赏,以及彼此的理解。
如果,你生活幸福,比他人过得更好,那你应该承担一项独特的义务。就是要主动帮助他人,更多地同情、原谅他人。如果为富不仁,变得嚣张、苛刻,那配不上所创的幸福,就是佛学上所说的折福。我建议,你要学着开始履行这项义务,把自己的幸福养大一点,养久一点,当然,第一件事,就是原谅你父母在彩礼上的错。
仔细想想,谁在我们身上犯的错最多?大概率是父母。我们中的大多数,成年之前都待在父母身边。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又不是圣贤,难免会有这错那错。你的父母,总体上来说非常有责任感,也尽了抚养你的义务,把你培养成了大学生,也没犯原则性的、伤天害理的大错。如果揪着一些小错不放,那人人都得恨父母,也没人敢当父母了,孔夫子当父亲就没犯过错?
当然,就像你所说的,有些文章无限放大这些小错,让你去细琢磨,然后去契合自己的想法,去复仇。办法很简单,不看那些文章就是了。同样,如果我的文章你看完,生活变得更糟了,我建议你以后也别看了,那说明我没有履行好提升读者幸福度的义务。
去原谅,去爱,去履行好自己的义务。这,才能让我们更富足、更强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