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古县治,浚县旧县衙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城市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金字招牌,从1982年开始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到现在,一共有137座城市被评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省一共有8座城市入选,浚县是河南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个县城。

河南浚县古城

浚县古城

能够成为河南省的唯一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足以证明这座县城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历史上“黎阳收,顾九州”中的黎阳就是现在的浚县。

如果你把浚县的浚字读作“jùn”的话,可能你真的没有去过这座古城,因为它的标准读音是“xùn”,而在历史上浚县一直被写作濬县。

浚县古城墙

浚县古城墙

浚县古城墙

清嘉庆时期《浚县县志》中的城池图,图中红色圆圈处为浚县县署

沧桑的浚县古城墙最能体现浚县的悠久历史,除了古城墙,浚县古城内还有云溪桥、卫河、文治阁、文庙、浚县县署、世袭翰林府等景点。

位于古城西北隅的浚县县署一般都叫做县衙,其东侧是浚县文庙,西侧是浚县西城墙和卫河。现在的浚县县署是在明清浚县县署遗址上重建的一处景区,免费对公众开放,虽然面貌比较新,缺少了历史建筑所拥有的那种文化沉淀,却也不失为一处了解浚县历史的好去处。

浚县县署卫星影像图

浚县县衙

浚县县衙

浚县县衙

浚县县衙

浚县县衙

据清代《浚县县志》记载,浚县县治原来位于城南的浮丘山上,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项如英将县治迁到浮邱山东北平坡,即现在的县城处,浚县县署也就是那时起开始兴建的。明永乐年间知县王宪、鞠芳和明宣德初年知县焦瑾相继对县署进行增饬,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郭东山重修县署,这也是浚县县署自明初兴建后第一次重修。此次重修后的县署内有厅事五间,后堂三间,后堂左边三间友竹轩,右边三间永丰库,三间幕厅,东西各十六间吏舍。除此之外,县署中还建有土地祠、贤令祠等建筑。

清光绪年间《浚县县志》中的县署图

浚县县署

浚县县署

浚县县署简介

到了清代,县署在康熙、乾隆等朝又屡经增修,现在浚县县署内的众多碑刻记录了浚县县署以及古城的重修情况。抗战期间,浚县县署遭到破坏,到建国后逐渐被拆毁殆尽。

现在的浚县县署于2014年开始在原址重建,2016年竣工,基本上仿照了清代县署的布局及建筑风格。

班房

班房

大堂

大堂

大堂

宅门

永丰库

仪门

瑞凤楼

从县署大门进入景区,沿着中轴线依次建有戒石坊牌坊、仪门、大堂、宫门、二堂、三堂等建筑,在大堂的两侧建有三班六房。二堂后面是内宅,过了宅门后建有宅堂瑞凤楼。

修复前的粮仓

修复前的粮仓

县署内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就是几座宏大圆锥顶粮仓了。浚县自古就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意思是历史上浚县的粮食产量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安稳有着重要作用,存储粮食的黎阳仓的美名也因此诞生。在现在浚县古城东约2公里处发现的隋代黎阳仓遗址就是最直接的实物证明。浚县县署内的几座粮仓也是仿照黎阳仓的形制兴建的,这几座粮仓虽然不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却比重建的县署历史要久远,据说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是当地政府用于存储粮食的仓库,每一座粮仓的直径10米左右,高约4米,一个粮仓大约能装下20万公斤的粮食,这样的粮仓一共有四座。

修复后的粮仓

修复后的粮仓

修复后的粮仓

除了粮仓,县署内另外一个比较有看点的是一些古碑,这些古碑才是浚县县署内真正的历史遗存。保存的许多古碑由于长期裸露在室外,上面的文字基本上都漫灭得看不清楚,现在有部分古碑已经被当地有关部门用玻璃罩了起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碑的风化破坏。

越诉笞五十碑

诬告加三等碑

大堂外的两块石碑比较有意思,一块上面刻有“诬告加三等”,另一块刻有“越诉笞五十”,这应该是明清时期官衙对上诉老百姓的法律规定,不能越级上诉告状,更不能诬告别人,越级上诉告状的话要被处以竹板或荆条鞭笞50的刑罚,而诬告别人被查实的话则要罪加三等。

(0)

相关推荐

  • 浚县古城一日游

    泱泱华夏五千年,造就古城万万千, 天下粮仓古黎阳,历史名城今浚县. 借第七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东风,鹤壁大力推介当地旅游产品,对全市所有旅游景点免费开放四天,掀起了一波不小的旅游热潮,其 ...

  • 从黎阳到浚川,河南浚县为何从粮仓变成了泄洪区,和这条河流有关

    1994年1月4日,河南省浚县和省会郑州一起成为了我国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也意味着,在河南省8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安阳市.南阳市.濮阳市.开封市.浚县)中,只有浚县是 ...

  • 浚县的世界文化遗产永济渠上有段惊心动魄的“十八里溜”

    河南省北部有个浚县,浚县有条河,一头在春秋卫地,一头在天津卫,因而被称为卫河,也曾被叫做白沟.清水.屯氏河.御河.永济渠等.是中国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段,她于2014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

  • 浚县456个行政村村名的来历(之五):小河镇(62个村)

    本文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文化珍藏> 丛书主编马金章授权发布 小河镇 小河镇政府 1.小 河    据传,该村原名顺河集,位于今集东0.5公里处,以南临卫河而取名.后因卫河决口,村被冲 ...

  • 浚县大伾山,八丈大佛七丈楼

    浚县是河南省鹤壁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大家都知道天地之中河南历史沉淀多,浚县就是其中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大家也知道中原大地上一马平川山丘少,但在浚县县城里却有两座相望而立的小山峰,一座叫大伾山, ...

  • 浚县古城:一城阅遍千年

    浚县商代称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明初改称浚县至今,是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汉时黎阳古城在大伾山东北方向约15里,距今2200多年,现在的 ...

  • 浚县大明古城墙、大清朝的翰林院后花园

          中国古城都是一个方盒子,曾经的浚县城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方盒子,城门.角楼.瓮城.护城河.石桥,池塘,缺一不可. 清代南城墙遗址 明代南城墙遗址 南门外石桥,沿着这条路直走,过卫校,还有一座 ...

  • 浚县历史上的境域面积有多大?有2个镇很难保住,就剩下7个乡镇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安阳市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浚县历史文化灿烂,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卫河.淇河.大运河. 浚县古城 浚县西城门 卫河蜿蜒纵 ...

  • 河南浚县:陇西尹公石塔和开元经幢

    河南浚县城郊浮丘山顶的碧霞宫内,有两座搬迁来的石质古建,陇西尹公石塔和唐开元经幢 [陇西尹公石塔和经幢] 陇西尹公石塔高度有四米多,方形塔身,下部是须弥座,上部是层层密檐,中部塔身正面和背面都雕刻有龙 ...

  • 浚县古城墙 碧霞宫“暖寿”

     ↑巍峨的浚县西门.   2017年正月十六是浚县庙会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这天本想去拍摄庙会的热闹场面,刚到浚县西门,就让我们大吃一惊!重新修墡的高大城门和城墙,巍峨挺立在我们面前.想不到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