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如虹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农历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桃花,是古典文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
桃花在春天盛开,象征美好的青春,象征纯洁的爱情,象征光明的未来。
《诗经》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民歌里,桃花仿佛是新嫁娘那灿烂的笑脸,是她对婚姻生活的憧憬,是新郎那一颗充满期待的火热之心。在桃花的映衬下,一对新人即将喜结连理,他们盼望着幸福的未来,这样的未来一定会实现。
桃花的花期很短,所以白居易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原本以为要等到下一个春天才能看到娇艳的桃花了,没想到在山上还能看到。白居易寻寻觅觅,终于发现了隐藏在山中的美妙。这样的发现让人觉得惊喜,觉得温暖,觉得感动。
桃花的色彩很美,所以崔护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红艳艳的桃花和美人粉扑扑的脸颊交相辉映,让人印象深刻。可是人生无常,唯有桃花年年盛开,是永恒的美,虽然这份美好中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怅惘。
再美的桃花最终也会凋零,所以林黛玉说:“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还说:“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在林黛玉的笔下,桃花是凄艳的,正如自己短暂的芳华。林黛玉为落花而感伤,为了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洒泪葬花,只为留住美好,留住纯净。
桃花充满了生命力,所以苏轼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尽管这是画上的桃花,可是在竹叶的衬托下,依旧格外娇嫩。红绿相间的色彩十分清新,充满了诗情画意。
桃花让人觉得惬意,所以陶渊明要在笔下创造一个桃花源。那里有“落英缤纷”,那里有“阡陌交通”,那里有“鸡犬相闻”。那里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男耕女织,怡然自得。那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理想。因此宋末元初的谢枋得要说:“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桃花和爱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男女之间的缘分被称为桃花运,在开满桃花的山林里,有仙女在等待着像刘晨、阮肇这样的淳朴农民,来一场命中注定的邂逅。
对于失意的人来说,桃花也是一种慰藉。唐寅的笔下,桃花是和他心心相印的伙伴。“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是唐寅的生活方式。在桃花庵里,他过着潇洒不羁,放浪形骸的生活。那是仕途无望的他排遣忧愁的方式,那是怀才不遇的他证明自我的方式。
在孔尚任笔下,桃花是乱世里的一抹血泪。李香君带着桃花扇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和侯方域重逢,却要面对国破家亡的事实。他们选择了出家,因为山河不再,人非物换,一切都是一场空。
总而言之,那一簇簇的桃花,无论是美好还是哀伤,都是如此动人。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