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多少盗墓者想盗掘乾陵,都失败在找不到地宫入口上

乾陵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陵,建于公元684年,据说当时共花了23年才将它修建好。

乾陵一向被人们称为考古界的“三峡工程”。从五代时起,就有不少盗墓贼惦记着乾陵里的宝藏,虽然他们几次对乾陵进行轰炸盗掘,可是却一直没有找到乾陵的地宫墓道入口。

乾陵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自它修建成后,便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兴趣。

猜测一:乾陵的地宫应该和唐代的皇城宫殿极为相似,这是人们根据相关史料推测出来的。史料中记载,乾陵是依照唐长安城修建而成的。因此,人们根据史料中对古长安城的相关描述,来猜测乾陵地宫的大致模样。

猜测二:《五代史》中记载昭陵曾被温韬盗过,书中说:地宫内“宫室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朝书画、钟(繇)王(羲之)笔迹,纸墨如新”。虽然《五代史》记载的是关于昭陵的事,看似与乾陵无关,然而昭陵毕竟是唐高宗之父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尤其是他们父子修建陵墓的时间间隔又很短,所用的工匠应该是全国工艺最高超的,这就很可能是同一批工匠,那么,修建的结构布局变化应该不会太大。

猜测三:目前我国虽然没有将乾陵发掘出来,但是它旁边的五座陪葬墓却都已被发掘出来了,尤其是懿德太子墓,在其发掘开后,考古专家们发现,这座墓可以说是再现了唐代墓葬的基本形制,据此,人们推测,乾陵应该也是按照唐代墓葬的基本形制修建的。

不过,这些猜测也只能是一种推断罢了。

在历史上,乾陵多次被盗墓贼光顾过。

据史料记载,唐末黄巢为了补充军费,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当时他所派的人已经在乾陵内挖出了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找到乾陵的墓道口。本来黄巢还想继续挖掘,可是官军很快追剿到了,面对强于他的官军,黄巢不得不放弃挖掘乾陵的打算,从乾陵中退了出去。

在五代时,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便“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显然,因为天气恶劣,温韬无法派兵前往盗掘,而使乾陵逃过一难。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借口,带领部下驻扎在梁山下,以演习为名,用真枪真炮的轰击声掩护一个师的兵力对乾陵进行盗掘。然而孙连仲的士兵们用炸药炸了乾陵的很多地方,却仍没能找到墓道的入口。无奈之下,孙连仲只能命士兵四处乱挖,可是就在他们盲目挖掘时,雷雨大作,一连数日,都不停歇,看到这种异象,士兵们议论纷纷,认为孙连仲盗挖乾陵招来了武则天皇帝的警告。因为天气不允许,加上士兵人心涣散,孙连仲无奈只得放弃盗掘乾陵的行动,率部离开乾陵。

从古到今,多少盗墓者想盗掘乾陵,然而都失败于找不到乾陵地宫墓道入口上。虽然那么多人刻意寻找都没有发现乾陵地宫墓道入口,在新中国成立后,却有人在无意中发现了乾陵的墓道入口。

1958年冬季,因修理西兰公路,当地人到梁山上炸石取料,无意中炸出了几块石条,且这些石条上还刻有一些文字,经考古专家研究,惊喜发现这就是乾陵的墓道入口,并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打算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后来由于受技术限制,乾陵地宫入口虽然被发掘,但国家仍决定暂不对乾陵继续发掘,而是等待技术更成熟之后,在适当时候再对其进行完善地开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