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都司掌印李显

历史杂谈

万全都司掌印都指挥使李显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李显(1405----1461),字君谟。山东济南泰安州人,曾任大明骠骑将军(正二品)万全都指挥使司掌印都指挥使。

先世恩荫,幼年袭职        李显,曾祖李先。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十月,元朝在扬州设置淮南江北等处行枢密院,负责统领部队,为镇压红巾军起义。李显的祖父李旺时任从二品的行枢密院副枢,洪武初投降大明,先后跟随永城侯薛显、鄂国公常遇春、魏国公徐达、西平侯沐英、宋国公冯胜、定远侯王弼、颖国公傅友德等征伐四方,屡立战功,最终任大同代王府左护卫指挥佥事(正四品)。父亲李荣袭职,调大同左卫指挥佥事。李显自幼丧父,按例给予全俸优养,永乐十八年(1420年)年满十五岁时方袭父职,任蔚州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其曾祖父李先获赠明威将军、蔚州卫指挥佥事。

镇守边境,烽烟不举        参与修城。
        宣德五年(1430年)四月,皇帝命镇朔大将军阳武侯薛禄率领3.6万军民,由1500精骑部队护卫,修建永宁卫团山及雕鹗、赤城、云州、独石、隆庆州等城堡。其中从大同镇抽调士卒1万人、民夫5000人,从宣府镇抽调士卒1.12万人,保安州、隆庆州蔚州抽调民夫800人。大同府总兵官郑亨所派士卒要委派带队官员,其中就有25岁的蔚州卫指挥佥事李显。
       六月,万全都指挥使司成立,蔚州卫由大同行都司划归万全都司管辖,李显的上司是万全都司指挥使马升,因李显是带俸蔚州卫指挥佥事,所以他应转到宣府总兵官谭广帐下听令,但是不知何故他依然是在大同总兵官帐下听令。

        参与烧荒。
        十月,当时镇朔大将军总兵官阳武侯薛禄已经病逝,皇帝就命令仍在宣府修筑城堡的副总兵恭顺侯吴克忠、左参将遂安伯陈英、右参将武进伯朱冕、监军太监刘顺等循例出境烧荒。遣将出塞烧荒,是每年冬初十月,命将领率兵出塞烧草,名义是烧荒,你蒙古人不就是骑兵厉害吗?马得吃草吧,好,我放火烧你的草,让你的马到边境没有吃的,实质是防备蒙古部落乘机入侵,并有炫耀兵威的意思。烧荒是本镇守边镇总兵官的事情,但是当时因为宣府的士卒大部都调来修城,且有京营将领在此巡边,故此次焚荒由巡边将领率领。
        宣府焚荒制度。每年冬十月初开始共2天时间,镇朔将军、镇守宣府总兵官亲自出马,兵分7路,每路3000人,共2.1万人出关烧荒。第1路:本镇总兵官统领官军由青边口出境,经三岔沟至黄草滩、上合河,且行且焚,至晚回兵。第2路:副总兵统领本营官军由大白杨出境,经瓦庙儿、孤榆树至上合河,与总兵官军会,且行且焚。第3路:旧游击将军统领本营官军由张家口出境,经红崖儿至羊圈沟,且行且焚,至晚回兵。第4路:新游击将军统领本营官军由青边口出境,经三岔沟至红崖儿,与旧游兵会,且行且焚。第5路:北路参将统领本路官军由独石口出境,入马营堡,又由马营堡出境,入赤城、龙门等处,且行且焚。第6路:西路参将统领本营官军由膳房堡出境,入洗马林,又由洗马出境,入柴沟等堡,且行且焚。第7路:东路参将统领官军由永宁城出境,入四海治堡,且行且焚。

行动蛮象回事,效果怎么样?让我们听听宣大总督的评价。汉家御虏无奇策,岁岁烧荒出塞北。大碛平川绝鸟飞,漭漭龙廷暮云黑。秋风萧萧边草黄,胡儿牧马乘秋凉。将军令下促烧草,衔枚夜发何仓皇。边头路尽迷行迹,黄狐赤兔如人立。阴崖举火各因风,烈焰夜照阴山红。山头突骑飞流矢,几人还向火中死。白骨成灰散不收,恸绝胡天作冤鬼。东风吹绿旧根荑,乾坤回首又春归。惟有游魂归不得,年年空逐野烟飞。
        巡哨边境
        宣德十年(1435年),李显奉征西前将军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方政之命选领骑兵沿边巡哨。

正统二年(1437年)三月,因宁夏等地多次奏报朝廷:蒙古鞑贼由迭烈孙雪山入境剽掠,又欲纠集贼众抢掠楚王府孳畜的迹象,今在庄浪兰县及宁夏山后潜藏出没。皇帝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宣府游击将军杨洪共率兵2万出长城向西与宁夏、甘肃部队会合巡哨、剿贼。李显率部参与此次行动,到达徹尔山、断头山等处。五月皇帝命刑部尚书魏源到大同整饬边务,魏源将李显从塞外调回,命他统兵驻扎沿边桦皮沟等处巡哨。
        正统八年(1443年)冬,兀良哈部入侵延安一带抢劫,大同左参将都指挥使石亨率兵追杀,李显偕同弟弟李茂、侄子李瑄率部随石亨出征,在金山与敌人交战,生擒6人、斩首7级、缴获马25匹及弓矢铠甲等物。春节刚过,考虑从延安回到老巢的兀良哈部可能入侵,皇帝就命令守备独石永宁左参将都督同知杨洪选精锐前往大同境外黑山迤北等处截杀,命令宣府参将朱谦、大同左参将石亨分别率军出长城与杨洪会师,截杀兀良哈犯边贼寇。战前,升李显为指挥同知(从三品),赏白金绢布,李茂、李瑄父子都升为大同左卫千户,再次随大同左参将都督佥事石亨出征。

        统兵一方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前,英宗皇帝准备与瓦剌部决战,加紧训练部队,补充提拔各级将领。李显被推荐升指挥使(正三品)任大同守备,再升署都指挥佥事(正三品),不久即实授。指挥使和都指挥佥事都是正三品,为什么算是升职呢?因为指挥使属于卫所武官,而都指挥佥事属于都司官员,进而可以出任游击将军和参将,再晋升都督。
        景泰元年三月,大同守备都指挥佥事李显截杀敌兵,斩获有功,升都指挥同知(从二品),赏以银布。皇帝敕谕大同总兵官武清侯石亨:会同镇守等官计议战守长策,或袭营、或设伏、或会兵剿杀,务在早为处置,免致师老兵疲财匮用乏。如贼势众大,则整兵固守,以逸待劳,不可轻率堕其奸计。如贼已退,备边粮运已就绪,则郑亨回京。
        不久,又有敌人到大同骚扰,被李显击退。次年,因功,升署都指挥使(正二品)。

        输粮赎职。
        景泰二年八月,大同有夜不收军人(侦察兵)在长城外菱角海子南山见有鞑贼人马驻扎,在返回报信途中与5名敌人遭遇,明军侦察兵范丑丑等被杀。皇帝认为大同提督军务副都御史年富、山西行都司署都指挥使李显犯了失机罪,因为正当防寇之时,让他们戴罪立功设法剿贼。
        大同总兵官、定襄伯郭登弹劾大同守备、山西行都司署都指挥使李显索取所部野草千余束,经巡按宣大御史郑韶审理查实,按《大明律》李显应判徙刑。明朝,武官家的舍人和家丁马匹是自备的,即使参战,人不给口粮、马不给草料,如果用了公家的粮草,属于侵占行为,李显索取所部野草显然是为将来打仗时,供自己家的舍人和家丁马匹使用,这种行为是否一定治罪,关键是看是否有上级给开脱、说情,但李显恰恰被自己的上级弹劾,自能认倒霉,但是朝廷允许他为部队输送一定数量的粮食,赎罪保留职务。

        分守一方。
        英宗皇帝复辟,石亨居首功。石亨向皇帝推荐李显,英宗调整大同镇将领,天顺元年二月,命右都督李文佩征西前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大同,都指挥张雕充左参将分守东路,李显实授都指挥使充右参将分守西路。
        但是这次李显任职时间更短。
        英宗复辟,北方阿哈剌忽知院孛来等派使臣皮儿马黑麻等前来祝贺,并表示愿意归顺。皇帝升锦衣卫带俸都指挥使马政为后军都督佥事(几天后升都督同知)、哈铭为指挥佥事,授予皮儿马黑麻指挥佥事,命马政、哈铭偕皮儿马黑麻等出使瓦剌,赏赐孛来阿哈剌忽知院等;因为英宗被俘期间曾得到伯颜帖木儿保护,现在伯颜帖木儿已去世,故命马政等同使臣夏福前去赏赐伯颜帖木儿妻子阿塔哈来阿哈,并请她来中原居住。

四月,孛来使臣五百余人回程到达高山站时,听说忠国公石亨率兵到大同巡边戒备,借口大同西路参将李显等提供的伙食不好,杀伤护送明军百余人,将都督马政之子马鉴抓住殴打后,押着马政等49人,将明军马匹盔甲抢夺后扬长而去。现在马鉴和指挥佥事哈铭等逃回,大同总兵官右都督李文急令参将张鹏率轻骑追剿,并调西路官军相机策应,同时上报朝廷。
        朝廷接到奏报,英宗皇帝说“孛来遣使进贡,朕就怀疑其变诈,但难以拒绝,因此派马政出使回访,以探其情。现在贼果然如此”。命兵部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制御方略,太平侯张軏等请皇帝严令“缘边诸将戒严守备”,请治李显等失机之罪。皇帝命令锦衣卫派人将李显、哈铭、马鉴拘捕押解来京。
        法司审讯,认为都督佥事李显怠慢使臣,致使对方生怒杀死官军,论罪当斩。由于石亨的求情,六月,英宗皇帝下旨:李显激虏变开边衅,罪不可恕。姑曲贷之,令复职听李文调谴。
        李显任参将2月,入狱2月,现在复职转为,总兵官帐下听令的事官。

转任都司,鞠躬尽瘁        在石亨的斡旋下,李显于天顺三年(1459)调任万全都司都指挥使,掌印。
        但是万全都司不像其他都司,是一省的军事首长,在宣府这个边镇,军事主官不是都司掌印,李显要听命于镇守太监、宣府总兵官、宣大巡抚。李显任都司期间,宣府总兵官分别是左都督武强伯杨能和都督同知陈友,巡抚分别是王宇和韩雍。好在李显性乐易和缓,不认死理,凡事务从宽厚,有长者风容;见识超卓,勤于任事,不争功诿过,不推责,不私下报怨上级,所作之事能让镇守太监、总兵官、巡抚等镇巡官满意,对幕僚及下属各卫所多有体谅,能让大家努力同心办事。

好歹,又转为了主官。

厚德宜绵,激励后进        李显沉毅有胆略,治军甚严,遇敌不慑,所向必克;治家雍睦,交朋友克全信义,待下属御臧有恩。做事心怀坦然,未尝盈利,去世时,家无余资,其贤可知。
        天顺五年(1461年)十月十三日,因病死在万全都司任上。临终嘱咐儿子:“教子孙以诗书、习武事,以忠君孝亲为志。”葬大同白羊城西祖茔。
李显妻子张氏,是大同左卫千户张忠女。侧室黄氏。
天顺六年二月,皇帝命其长子李英(大同左卫千户)袭职大同左卫指挥同知。其次子李雄,时任广东潮州卫千户。女儿嫁锦衣卫百户朱远。当时3个孙子均在幼年。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历史杂谈
1.7万篇内容 25.7万人参与
打开美篇查看全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