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编修实务【之二十一】

    家    谱:家族历史。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凑、聚在一起的规则,逐渐演变成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而分子以及分子的结构最终修炼成了现在看到的一本本的×氏家谱。家谱修订权曾一度为氏家大姓垄断,但明代起有了转变,民间私修家谱蔚然成风,这股台风一直吹到了今天。手握家谱,上溯到的祖先就算是秦桧,也自封为名门之后。
    谱    名:辈份代码。在修订家谱时,谱名和谱名排序就已经确定。谱名有其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家族老人认为押韵的话语,然后按照辈分,在名字中加入谱名。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因此谱名通常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图    像:必要装饰品。家谱虽是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但图像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谱中的图像包括祖先肖像、风水图、所居村庄图等,到了近代,随着照相机的发明,照片特别是家人合照,也成了家族生存状态的重要佐证,收入到家谱之中。
    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家谱是仅限于家族内部流通的参考资料,因此在保管和保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家谱一房一部,不得多印,每部要编成号码,颁发本族各房领取,每位领谱人都有唯一的号码,称领谱字号。一旦发生鼠咬虫蛀、遗失散落,或是私自誊录、鬻谱卖宗,就可根据登记材料找到当事人,追究其不孝的罪责,并依照家法从重处罚。
    谱    序:序言。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由于一次次地续修,序跋也不断增多,不仅有新修的序跋,还照录旧序,有些谱的序跋有十几篇甚至几十篇。
    余庆录:续后篇。在家谱修完后,修著人会专门留出数页空白纸,使领谱的各家能够将日后遇到的生卒、嫁娶、迁徙、继嗣等家族事宜记录在案,以备续修家谱。这种留待后世子孙续修的方式,也象征了子孙后代的绵延不绝。
    家    训:思想品德守则。家规高于法规,家训高于家规。家训已由劝诫的法律层次上升至了劝行的道德层次,将修身、齐家的修行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中。颜之推、朱熹、陆游推行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在训导中留下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现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郡望堂号:图腾。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余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有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房    支:家族中的原子。简单地说,您或您的兄弟所成立的家庭便是一个房支。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谱    例: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人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

盛世修志,家兴续谱。古人认为,人生有三件大事,这就是修族谱、建宗祠、修坟墓。修纂族谱是宗族的头等大事,各地宗族都极为重视,就如国家、政府重视编修正史和地方志一样。  
    职    表:修谱的组织机构。正因为如此,要完成这家族大事,家谱编修的组织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完成一部族谱的编修,大致要经过资料收集、发凡起例、内容编辑、印刷出版等程序,具体来讲:
    世 系表:血缘脉络。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
    修谱委员会(谱局):续修家谱首先要组建以家族中负有文名或职务最高的退休官员或族长为首的修谱委员会。编委会旧时一般设主修(由族长担任)、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今日一般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主编等。
    捐    输:编委会即谱局成立后,接下来就要筹集修谱经费。经费旧时一般来自族田、祭田及其它族产的收入,除此之外,每个入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即捐输,今日主要通过捐资(义捐)和族谱预售筹集(认捐),部分地方仍有按男女人丁派摊形式集资(例捐)。
    开    局:经费筹集就绪后,编委会就进入谱局动手编修,谱学界称为“开局”。谱中的“凡例”定好后,一般要出榜通告族人,表明本次家谱编修宗旨、基本体例、资料报送要求。书稿编好后,即请名人作序以弘扬先辈祖德,同时请人刻写和印刷,监修、校阅负责校对。
    出    谱 :谱书装订完毕后,即通告族人,并择吉日将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出谱”。
    拜    谱 :出谱后要先送入祠堂,再择吉日举族对谱予以礼拜,以告慰祖先,教育族人,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
    圆    谱:拜谱礼毕,即由族长拿出朱笔按序发谱。今日不同之处,主要是将谱稿送到印务公司胶印、铅印,印毕多择吉日(如腊月二十三"进灶"前、三月"清明会")发谱即可。  
    因为旧时有"先得谱先得福"的传说,家谱迎回祠堂至分发完毕,一般都要安排家谱的保卫事宜,避免"抢谱"现象发生。

(0)

相关推荐

  • 家谱的那些事

    国史,方志,族谱,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脉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不再为吃穿住行发愁.近些年,开始兴起了重修家谱的风潮,大部分家族的族谱在六十年代那场运动中被毁. 家谱名称繁多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三十一】

    <宗谱人物书例>:      本谱人物录分人物表.人物简介及人物传记.   (一).历代对社会或本家族有所贡献的人物,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或博士后学者,行政职务村级正职及副科以上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三十二】

    中国传统家谱是父系制的家族历史,它的记载多以家族男性成员为主,辅以其配偶.作为家族的女性子嗣,多数家族认为"女则以夫为家者也",而且出嫁后姓氏也要更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出嫁后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二十九】

    X氏宗谱捐例(为X姓氏拟定的捐款例言) 本届修谱为X地X氏X修宗谱,为发扬我族"敬祖爱宗.依存团结.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充分体现X氏族人对先祖的敬仰和对家族的关爱之情,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二十六】

        世系是家谱的本体内容,就一般情况而言,一部完整的族谱都有总谱和门谱之分.为什么呢?     谱牒是一种以本宗族历史源流.事载.人名等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籍典,虽属氏族历史类书,但又不能完全按史书编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二十四】

    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济族人. 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一般续修家谱的间隔不宜超过30年. 家谱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如 ① 地名+姓氏+几修 范例:&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二十三】

    一. 什么是修谱的谱法?    所谓谱法,就是指按一定的规则制度.体例进行编撰谱牒的方法.这个方法,其要点就是怎样完整.准确.明了.有序地记载族人世系及其有关事项.从广义上讲,一部完整规范的谱牒,应涵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二十】

    世表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呢?我认为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名(即谱名.讳).字(即我们平时说的名字).号(有地位.有声望.成年人自己提的):生(出生年月日时).死(死亡时间包括年龄). ...

  • 家谱编修实务【之一】

    盛世修谱,家谱族谱作为与国家史志.地方史志并称为重要历史载体,编修的意义极为重大: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 ...

  • 家谱编修实务【之四】

    族谱大致有二种体例:欧体和苏体. 二种体例,并无原则上的区别,只是齿录编排上有所不同. 欧体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世一提",具体做法是,在齿录前画出世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