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评论】李虎:王恒鼎《回黄仁口占》读后

王恒鼎《回黄仁口占》读后

文/李虎

口占,书面意谓作诗文不起草稿,脱口而成。此处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顾名思义,《回黄仁口占》就是现场做就,丝毫未加雕琢。即口占一绝。要在一瞬间完成谋篇架构,遣词造句,浑然成篇。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好。试想,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和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怎么能占出一首佳作。

闲话不缀,且看《回黄仁口占》全诗:

一岁黄仁几度过,童年记忆剩无多。

外婆没了树还在,见树如同见外婆。

通读全诗,即便是口占,也严格遵守诗的格律要求,抓住“外婆”这条主线,谋篇布局,采用“比喻”的艺术手法,细腻、精准地处理心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构紧凑,主题明确,全诗语言质朴无华,晓畅明白,像童谣一样,读后便可成诵,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勾起读者对童年和外婆的怀念。可谓成功之作。

读了这首诗,我深刻地感受到“诗由心生”这句话所表达的内涵。由诗内容猜测,黄仁可能是故事的发生地。作者一年内可能多次路过黄仁,从而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蓦然回首,当年那个天真无邪的孩童现如今可能也已满头华发。岁月蹉跎,能够牢牢记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但是仍然记住的就很珍贵了。比如慈祥的外婆以及象征外婆的那棵树。“外婆没了树还在”,再言“树”就是外婆的形象代言人,时光荏苒,栉风沐雨,她依然坚挺地站在原地,见证岁月的沧桑。关于那颗“树”, 也许是作者看着外婆亲手栽的,也许是外婆和作者一起栽的,也许是外婆当年经常坐下乘凉的地方……无论如何,它都和外婆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棵树就是外婆象征。虽然外婆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可是那颗象征外婆的树还在。很自然地引出结句,“见树如同见外婆”。 诗人是敏感的,诗人也善良的。因为树与外婆有关,所以对树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感觉树都是那么慈祥和蔼。因此,他回到故地,外婆虽然不在了,但见到了树就等同于见到了外婆。余味深长,让人感叹。

丁酉年夏夜于康县疗愚轩

往期精彩:

王国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六一节,古人赠送给儿童的礼物

儿童节,怀念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又是一年端午节

辛弃疾诞辰:重温这个词中大丈夫的豪迈与温柔

诗词记忆,粽香情浓

艾草,缝个香囊过五月

熏风拂过,悠悠菖蒲

五月榴花照眼明

又是一年小满时

520:古代夫妻如何秀恩爱

那年初夏

万千悲喜,终归一悟——读四大名著开篇与落幕诗词

倾国名姬陈圆圆

风雅如诗的十个古城名

写给母亲的千古名篇

美人 · 花事 · 暮春天

“一代词宗”夏承焘

落花声里数流年

重温邓丽君演唱的古诗词,纪念香消玉香消玉殒22周年

又是一年槐花开

红摘樱桃,青拈梅子,饯花立夏送春归

一春花事到荼靡

【诗评万象】编辑部

策划:梅关雪 盖涵生 吴明楷

编辑:梅关雪 盖涵生 一夜北风寒 木矣 寒砚 林小西

投稿邮箱:spwx6868@163.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