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之五先秦时期的养生实践

中医养生学之五先秦时期的养生实践

先秦时期的养生实践

夏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懂得了采取一些措施,讲究卫生,以增进健康,防止疾病。

一、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如甲骨文中既有表示洗脸的"沫"字和表示洗澡的"浴"字。而在《礼记 内则》中,则有:"五日则(火覃)汤清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火覃)汤清浴,足垢,(火覃)汤清洗"的记载,并认识到"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说明在周代,定期沐浴已成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二、注意饮食调养

注意饮食调摄的养生实践,大概在夏商时代已经开始,到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对于食物的分类已经很细致。据《周礼》记载,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管理饮食卫生的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同时,对病人的营养和临床结合起来,创造了"食治学"。对于饮膳烹饪,也注意到五味调和。《吕氏春秋 本味篇》中云:"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多后少,其齐甚微,皆由自起。"

在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有与现代汉宇"酒"字相似的"**"字。同时,还发现酿酒场地遗址,说明当时的酿酒业已相当发达。随着酿酒的发展,酿醋、制酱、腌制食品也相继出现。饮食的改善,不仅可增加营养、开胃进食,也可以健身防病。如酒可以通血脉,行药势;醋可以健胃,并有收敛作用;曲可防治肠胃病等。

三、导引健身

导引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它将呼吸、动形和自我按摩等内容融成一体。如果说上古时期,人们作舞以宣导之以疗疾病是一种原始、无定型的动作的活。那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导引已经发展成了保健功,现存最早的、且完整地描述呼吸锻炼的,是战国初的《行气玉佩铭》,说明这种行气保健动已形成一种专门学问。

四、敬老养老

敬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一传统大概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开始了。对老人的敬养,不仅是礼仪上的待遇,也是具有养生内客的,涉及到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诸方面。《礼记·内则》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侯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可以看出,当时在老人养生方面积垒了丰富经验。

五、优生优育与胎教

先秦时期,在婚烟制度上,也提出了一些合理主张,如同性不结亲、必成年而婚配等。在《左传》中,即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 地官司徒》中说:"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这些主张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是十分有益的。

先秦时期,对于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也十分注意。如刘向《列女传》载:"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说明当时对于胎教已有一定的认识。

六、环境卫生

先秦时期,对于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视。商代的甲骨文中,即有扫帚的"帚"字。《礼记内则》中,即有"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扫室堂及庭",说明清洁扫除在当时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及个人的日常卫生习惯。此外,在公元前四五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处理污水,当时即有所谓"陶窦",据说就是当时的下水沟。对于粪便管理,史载更早即有"厕所",《周礼》说:"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匽,即路厕。这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环境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注意环境卫生是保证健康的有效措施。

七、药物养生

在先秦的有关文献中,对于延年益寿的药物已有不少记载,如在《山海经》中收集了药物百余种。其中,有一类为补药,如櫰(huai音怀)木、枥木、狌狌(按:同猩猩)等,具有强壮身体、增强记忆力、延年益寿的功效。这些药物为后世养生家、医家探讨抗老防衰、益寿延年的药物,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关注养生!关注健康!

(0)

相关推荐

  • 《中医养生学》 >>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 养生简史先秦时期

    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这是需要予以注意的. 3.倡导饮食卫生 孔子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他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即<论语.乡党>中所说的:" ...

  • “周人尊礼尚施”,从礼与乐看西周宗法礼乐制的构建

    礼乐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体系当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礼乐"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影响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在礼乐制度的构建过程中,有许多人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 ...

  • 中医养生学之四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

    中医养生学之四先秦时期的养生思想 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 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经过殷.商到周,奴隶制得到较大发展.随着生 ...

  • 中医养生学之七汉唐时期养生理论和实践

    中医养生学之七汉唐时期养生理论和实践 汉唐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制终于代替了奴隶制.汉.唐两代都曾出现过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医学及养生的 ...

  • 中医养生学之八汉唐时期道教养生术

    中医养生学之八汉唐时期道教养生术 道家学说与道教养生术 西汉初期,统治阶级很重视清静无为的黄老哲学,即指托名黄帝,渊源于老子的新道家学派,这时的道家思想,已经将阴阳.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批判地吸收进来 ...

  • 《中医养生学》眼耳鼻养生

    前言 1.1概念 1.2性质和特点 1.3地位和任务 1.4学习方法和要求 2.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2.1上古时期 2.2先秦时期 2.3汉唐时期 2.4宋元时期 2.5明清时期 2.6近代与现代 3 ...

  • 中医养生学之九汉唐时期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

    中医养生学之九汉唐时期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 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 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很难考定,但一般都以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入中国,明带始建白马寺为据. 随着佛教的传 ...

  • 中医养生学之十一宋元时期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养生学之十一宋元时期养生保健方法 两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在思想上倡导融道.儒.佛三教于一炉的所谓"理学",又出现"新学"哲学流派,他们既有争 ...

  • 《中医养生学》:药物养生的机理

    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药物,称为延年益寿药物.运用这类药物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目的的方法,即是药物养生.千百年来,历代医家不仅发现了许多益寿延年的保健药物,而且也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抗衰防老的方剂,积 ...

  • 中医养生学之十汉唐时期道、儒、佛、医思想的汇通

    中医养生学之十汉唐时期道.儒.佛.医思想的汇通 道.儒.佛.医思想的汇通 汉唐时期,道.儒.佛思想盛行,三家之说影响着当时整个社会.并且互相渗透.融合.当时的道家思想--黄老哲学,已经融进了儒.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