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谈时,少说这3种话,福气会越来越多

作者:哲学君·一木
来源: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少言是智慧,闭嘴是修养。
正如《论语·卫灵公篇》所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现实中,多是如此。
因一句失误之言没有及时说开,产生了误解,便有了心结,久而久之渐行渐远;
因一句失德之言没有表达准确,从而反目成仇,亲密变的疏远,久而久之老死不相往来。
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时候说不合时宜,什么时候说恰到好处,也是一门学问。

01

为人少说闲话

《论语·阳货》中说道:“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无论生活还是职场中,常有闲言碎语,不安好心的人,总是喜欢在人背后乱嚼舌根说闲话,道听途书,论人是非。

常言道:说人闲话者,必是是非人。

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有段时间禁止宰杀牛羊。

有个官员叫张德,家里添了儿子,这是喜事,因此宴请宾客,杀了几只羊来招待客人,其中有个客人叫杜肃怀也来参加宴会。

这人很不地道,吃了羊肉之后,结果跑到武则天那说闲话,说张德违背圣令。

次日,武则天私下问张德:听说你添了儿子,这是喜事,需要宴请宾客,但是为什么要杀羊吃肉待客呢?

张德知道有人出卖了自己,吓得连忙跪下磕头认罪。

没想到的是,武则天说,虽然你违背了禁令,但念你初犯,家有喜事也算情有可原,只是以后你请客,可要注意选择客人。

一身冷汗的张德感恩戴德。

而杜肃怀则被朝野上下唾弃。

正如《论语·学而》告诫那样:“巧言令色,鲜矣仁!”

杜肃怀这样的人并非罕见,现实生活中并不少,因此与人交往时,要擦亮眼睛,远离这种背后爱说闲话的人。

我们也不要变成杜肃怀这样的人,为人少说他人闲话,不要道听途说,不告刁状,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02

为人少说恶话
《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说的是一个人如果过了四十还被人厌恶,这辈子就算完了。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侍奉他多年的小妾,出身卑微,但是相貌清秀可人,为人也机灵聪慧,很受人喜欢。
只是这个小妾有个祖母,没什么文化,为人粗鲁,而且尖酸刻薄,很会骂人,常常与左邻右舍因为一点小事吵架。
孙女嫁了大官,祖母也“久战沙场”,从没有败过。
每次吵赢后,都像打了胜仗的公鸡一样耀武扬威,昂首挺胸,以至于家乡人人厌恶却不敢言。
孙女也多次劝导,可是老人听不进去。
忽然有一天,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口舌生疮,一下子烂到喉咙处,痛的无法说话,更不能饮食,整日整夜的无法入眠。郎中也没有任何办法,没几天,便死去了。
后来有位超度小妾祖母的大师说,其祖母犯了口业,口出恶言,常常急火攻心,久而久之导致口舌溃烂,回天乏术。
古话说:“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古代士大夫的生死,往往都在口中,之所以引来杀身之祸,往往是口不择言,恶语伤人。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皆系于口。
口有善言,则常结善人,得善缘,口出恶话,则常交恶于人。
为人处世时不要不顾及他人心理,恶话不断攻击,这样折损的是自己的福报。
因口舌之辩与人发生争执,导致情绪失控,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更是得不偿失。

03

为人少说怨话
《论语·宪问》有言:“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曾国藩早年劝解其六弟,也说过类似的话: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这句话直到现在,仍不失为经典。
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自幼聪慧,小点子很多,是曾国藩几个弟弟里边天赋最好,最有才华的一个。
但是为人心高气傲,脾气也有些暴躁,也沉不住气。
曾国华一向以文章自傲,曾国藩也对曾国华的文章也赞不绝口,十分佩服,只是造化弄人。
科举考试上,曾国华连连失利,如哥哥一般进入官场当官的梦破碎,于是隐居蛰伏乡下,过的很不如意。
时常把郁郁不得志的一腔怒火撒到妻子身上,抱怨妻子太柔弱,不敢严厉督促自己诵读四书五经,勤练八股文,以至于多次落榜。
为了求取功名顺利,决定纳一个凶一点的小妾来督促自己,最后竟然说:“今拟增置一妾,秋风桂子,庶其有望乎?”
落榜了不吸取教训,还抱怨妻子,还想纳妾,这事儿传到曾国藩耳朵里,惹恼了曾国藩。
于是曾国藩便写信痛骂曾国华,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缺点:“牢骚太多,性情太懒。”
然后列举他的斑斑劣迹:“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近闻还家以后,亦复牢骚如常,或数月不搦管为文。”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这句至理名言就是源于此。
后来曾国华不幸死于三河之役,不得不说,这与其爱抱怨的性格脱不了关系。
人生在世,偶有抱怨之心这无可厚非。
但若只是一味抱怨,不做任何改变,也是于事无补。
停止抱怨,人生便有了转折。
《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少言是一种智慧,闭嘴是一种修养。
人生应当少说多做,知行合一。
古圣先贤早都给出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少言慎言。
背后不说人闲话,当面不说人恶话,平时不说怨话,最后愿你能守正持心,慎言多听,广积口德。
如《论语·季氏篇》劝诫:“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无论说话还是交友,皆如此。
点亮“在看”,愿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哲学君·一木,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哲学人生网,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问题,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灵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乐。
(0)

相关推荐

  • 说些闲话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水浒传>第七回写: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说是高太尉要弄死他,林 ...

  • UC头条:与别人交谈时, 少说这几句话, 人缘会越来越好

    文|杜言心 来源丨简易心理学(ID:xinli01) 生活中,有的人平常话不多,但一张口就能获得好人缘:有的人能言善道滔滔不绝,但却招人反感. 确实,人人都能说话,但不见得都会说话.说话是人的本能,而 ...

  • 与人交谈时,说这4种话,会犯了忌讳,福报会减少

    有个青年向一位教授抱怨自己的生活:我的运气总是那么差,也没有贵人来帮我." 教授问他:"你平时怎么和身边说话的?" 青年回答:"我说话比较直接,多数时候,别人听 ...

  • 与人相处,少说这3种话,会越来越有福气

    文/墨然 都说,与人相处,看得就是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就决定了两个人相处的默契.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说话做事的方式都决定了一个人跟你亲密的程度. 若是不懂得说话,老是容易得罪别 ...

  • UC头条:王阳明: 与人交谈时, 少说自己的这3件事, 越是不说越能积福

    我们在日常生活最避无可避的就是与人交流,我们彼此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语言沟通,也就是聊天.但是在聊天时总能看到一些人要么不善言谈,经常使场面陷入冷场,要么就是太能说了,滔滔不绝但就是说不到重点,还不 ...

  • 与人交谈时少说这三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

    俗话说:出言有尺,戏虐有度. 一个人说话要有分寸,否则就是惹祸上身. 有些话,只能藏在心里,别说. 凡事要三思而后言,别"口无遮拦",否则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遇到什么样子的人 ...

  • 真正聪明的人,与人打交道时,不说以下五种话

    一句无心话,得罪有心人. 说话是一门艺术,还是一种智慧.同样一句话,换一个人说,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效果大不一样. 会说话的人,懂得选择性说话,不会心直口快. <鬼谷子>里写道:" ...

  • 与人交谈时,少说这3种话,人缘会越来越好!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那些祸端.麻烦往往都是说错话带来的.而正确的说话,往往能够让我们少奋斗很多年.无论你在哪个行业,面对生活.工作.还是家庭,都需要用到说话技巧,说话是我们从生到死一定要掌握的一个必备 ...

  • 《易经》:与人交谈时,少聊自己的2件事,聊得越少福气越好

    俗话说:出言有尺,戏虐有度. 一个人的言行要得体有度,否则就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有些话,只能藏在心里,别说. 说话之前要想一想,别"口无遮拦",否则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说什么 ...

  • 与人交谈时,少说自己的3件事,福气会越来越多

           说话,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彰显的是一个人的情商.你说什么话,就给别人什么印象.所谓智者的为人处事,是从学会说话开始.与人交谈时,少说自己这"三件事",以免受制于人, ...

  • “无论贫富,与人交谈时,少说自己这3件事”

    "无论贫富,与人交谈时,少说自己这3件事",中年人不妨多看看 潜水的玉     2021-05-10 14:49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凡事要三思而后言,口无遮拦的人不光八面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