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王瑶卿:亦师亦友半世情(二)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梅拜王瑶卿为师,在这位王大哥面前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他先学会了二本《虹霓关》中的丫环,一唱就受到欢迎。通过这一角色的学习,使梅兰芳领会了如何掌握这一类型的人物性格。后来在上海,梅兰芳又向表兄王蕙芳学习了头本《虹霓关》中的东方氏,这才开创了《虹霓关》头本夫人、二本丫环的演出。梅兰芳向王瑶卿学的另两出戏是《汾河湾》和《樊江关》。只是两出剧中人物的表情、念白和做派,与其说是学来的,不如说是看来的。梅兰芳多次观摩王瑶卿和谭鑫培合演的《汾河湾》,看完回家,就揣摩他们的动作、表情,然后再把自己在台上的经验搀合进去,渐渐地才有了新的领会。同样,《樊江关》一剧,梅也是多次观摩王瑶卿、路三宝等前辈艺术家的表演后,越看越有兴趣而自然而然学会的,并揣摩自己演薛金莲更合适。后来,梅兰芳与王瑶卿同台演出过《樊江关》,王饰樊梨花,梅饰薛金莲,颇得好评。王瑶卿曾回忆说,他与王蕙芳合演该剧时,他饰薛金莲,王蕙芳饰樊梨花,及至和梅兰芳演出该剧时,观众“欢迎薛金莲的程度,又超过了樊梨花……其实蕙芳的扮相和技术,都够漂亮和纯熟,不过在揣摩剧中人的性格方面,就不如畹华(梅字畹华)细腻深入了。当时兰蕙齐芳,盛极一时。”
自此以后梅兰芳看王瑶卿的演出更勤了,《打渔杀家》、《长坂坡》、《宇宙锋》等戏都是在看戏时学会,再请王瑶卿加以指点的。王瑶卿经常不断地指点梅兰芳许多窍门,把梅兰芳引导到艺术的深处。梅兰芳的京白十分出名,而这也是王瑶卿教的。最初,王、梅合演八本《儿女英雄传》,王演何玉凤,梅演张金凤。当时梅兰芳还不怎么会念京白,是王瑶卿教会他念的。后来,梅兰芳排演新戏也得到了王瑶卿的帮助。“梅党”中一些为梅兰芳编剧的文人朋友,既不懂戏剧,又不懂曲律,则新剧的完成,实有赖王瑶卿。像《西施滉》一剧,从剧本、唱腔以及场子的穿插等,都是经过王瑶卿细心的整理、编排而后演出的。当《西施滉》剧本脱稿后,梅兰芳拿去请教王瑶卿,王说:“摆在这里,我给你细细地看一看。”王瑶卿一连三天,夜以继日地把《西施滉》剧本连改带拆整理出来。等到排演时,王瑶卿还亲自到梅家,对每一个演员都很耐心地指点了许多窍头。梅派名剧《太真外传》等也都是这样在王瑶卿的具体指导下排成的。在梅兰芳创演的古装戏里,都穿插着歌舞场面,如《嫦娥奔月》的花镰舞、《上元夫人》的拂尘舞、《天女散花》的绸舞、《千金一笑》的扑萤舞等,都是边唱边舞,在唱腔安排上就有着一些新的处理,以适合歌舞结合的需要。梅兰芳在这些戏中的唱腔,就是王瑶卿帮助研究出来的。《黛玉葬花》一剧中,王瑶卿为林黛玉安排了一段(反二黄)唱段,十分成功。对此,梅兰芳深有感触地说:“王大爷是有真才实学的。他研究出来的东西,够得上真、善、美的标准。”以后,每当演到这些戏时,梅兰芳就会想起王瑶卿对自己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