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王乐亭4种鼻病针灸治疗处方
1.鼻衄
祖国医学对一般的鼻出血称“鼻衄”,若出血多、不易止者称“鼻洪”。其病因有热邪袭肺,上蒸鼻窍,热损鼻之脉络;或脾胃蕴热,热迫血行,血破络而出;或肝失条达,郁而化火,蒸灼鼻窍,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黑蒸鼻窍;或营养不足所致。
2.鼻塞
中医认为本病因郁邪久留肺窍,经脉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于鼻窍而成。现代医学中的“肥厚性鼻炎”即包括在此范围。症见粘膜暗红,鼻甲肥大,气滞水行不利,以致粘膜水肿。风池、风府、风门、人中、囱会、迎香、尺泽、神门、合谷、肺俞、心俞。
3.鼻干燥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久病肺阴虚损,津液枯涸,不能上荣肺窍;或由于燥热熏蒸肺系,肺阴耗损津液干涸,鼻窍失于濡养所致鼻内于燥,结痂,呼吸不畅,不闻香臭等。为手足阳明经病变。
4.鼻渊
本证因外感风热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热邪犯肺。肺失肃降,热邪塞滞清窍则见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涕多、鼻塞。苔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或因胆经郁热,热移于鼻,症见鼻塞,涕黄稠而臭,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急躁,苔黄,脉弦数。或因湿热邪毒,郁困牌胃,运化失常,阳不升,浊阴不降,湿热停聚于鼻所致。症见鼻塞。涕多而黄稠,嗅觉减退,身重体倦,脘胁胀闷,胃纳差,头重如裹,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文
本文摘自《王乐亭》,作者:王莒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