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款白茶,不同的人冲泡,茶汤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打雷下雨,似乎是夏天的常态。

初夏时节,天气是变化多端的。

前些天突然雷声滚滚,乌云密布,下起大暴雨。

因为下雨雾气笼罩着整个城市,使得城市变得朦胧,看起来神秘极了。

雨天气候潮湿,伸出手抚摸空气,仿佛可以挤出水来。

在较高的温度下用力呼吸,和着水汽的空气容易让人产生不舒爽,不清爽的感觉。

所以下雨天窗户不宜开得过大,留下小小的缝隙便可。

任凭窗外狂风暴雨,躲在室内,一种安全感油然而生。

静坐茶室品饮春白茶,是件享受的事情。

在鲜香的茶汤中,享受满室的静谧。

白茶滋味鲜爽清甜,茶香馥郁至极,但并非所有茶友都可以品饮到曼妙的茶汤。

正如上海的一位茶友,他近日来吐槽了件事。

他说,明明是同一款白茶,为什么自己泡的茶汤滋味与旁人泡的相差甚远,香气和滋味都差了不少。

同样的白茶,不同的人冲泡滋味却不一样,极有可能是以下4个原因导致的。

《2》

原因一:茶水比例不对。

茶水比例是决定茶汤滋味的关键。

即便是同款白茶,茶水比例不均衡,就会导致泡出的茶汤滋味出现偏差。

比方说,在使用100-110毫升的盖碗泡茶时,投茶8克,便会泡出一杯苦涩的茶汤。

全然不见优质白茶的香清甘活。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100-110毫升的盖碗泡白茶,投茶5克足矣。

这样的茶水比例是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实践得出的结果。

如此黄金比例,泡出来的茶汤适合大部分茶友的口味。

在冲泡的过程中,有些人会采用随意投茶的方式,随手抓一把茶叶便开始冲泡。

如此泡茶的手法难怪会泡出一杯滋味不佳的茶汤。

想要精准投茶,使用克秤才是王道。

不过,在控制投茶量时,克秤的单位是需要在意的重点。

在某次称茶的时候,发现称茶的数量看起来根本不止5克,但是克秤显示屏上的数字却只有3.9。

当时百思不得其解,想来应该是克秤出了问题。

后来仔细看了看显示屏,这才发现了问题。

在这时克秤的计量单位是“mg”,而非“g”,如此才会出现称茶数量不准的情况。

之后将克秤的单位调整为“g”后,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知克秤的单位没调好,很难控制茶水比例的均衡。

想要将一款茶泡好喝,控制投茶量,控制茶水比例是关键。

茶友们如果认为自己泡出的茶汤不及他人冲泡的好喝,那么便可以看看是不是茶水比例失衡了。

如果是,及时调整便好。

如果不是的话,那便接着往下看,找原因。

《3》

原因二:水温出现偏差。

泡茶的水温对茶汤的滋味有着很大的影响。

记得之前去朋友家喝茶。

在泡第一冲的时候,用的是刚刚烧沸的水冲泡。

泡出来的茶汤滋味鲜爽清甜,茶香馥郁,层次极为丰富。

毫香、花香、鲜笋香轮番上阵,曼妙非常。

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第一冲喝了好一会,才开始继续泡第二冲。

在冲泡第二冲的时候,朋友并没有按下水壶加热按钮将水重新烧沸,而是直接提起水壶就开始冲泡。

并且,朋友的烧水壶并没有保温的效果,所以第二冲是用温水冲泡。

用温水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与第一冲的茶汤有着不小的差距。

单论茶香,就没有那般高扬,那般馥郁,层次那般丰富。

而是略显平庸,浅薄。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白茶中的芳香物质沸点有高有低。

用温水冲泡,无法触及高沸点的茶香令其释放。

这样一来,便会使得汤水香气较弱些。

另外,第一冲没有将白茶完全润湿,在第二冲的时候,部分白毫仍旧会起到防水的作用。

温水的冲击力弱,无法完全穿透白毫的防护,将深层次的滋味物质释放出来,这样一来就会使得汤水滋味略显寡淡。

讲这件事情主要是想告诉茶友们,温水泡茶与沸水泡茶的区别。

如果同一款茶,分别用温水泡与沸水泡,那么泡出来的滋味定然截然不同。

《4》

原因三:用水不对。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

泡茶用水也是有讲究的。

泡茶的水质不同,泡出的茶汤风味不同。

比方说,自来水vs纯净水。

有些茶友在泡茶时,会打开水龙头接水烧开后直接泡茶。

用自来水泡出的茶汤,涩味较为明显,茶香也会变得不那么馥郁。

这是因为自来水是通过自来水厂统一消毒,其中含有微量的氯气残留物,白茶中的滋味物质会与其发生反应,如此一来便会使得泡出来的汤水滋味不对。

而纯净水,质地简单,较为纯洁。

用来泡茶可以将白茶的风韵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汤水清甜鲜香,曼妙多姿。

除了自来水之外,含矿物质较多的水,也会对白茶的滋味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有些茶友认为自己泡出的茶汤滋味不对劲,那么可以想一想是否是因为用水不对。

《5》

原因四:出汤速度过慢。

出汤速度的快慢,会影响泡出的茶汤滋味。

比方说,如果他人泡茶时,采用的是快出水的方式,快速注水合上盖出汤。

茶与水接触的时间短,滋味物质释放均匀,这样的茶汤喝到口中定然是鲜香爽口。

稠滑的茶汤包裹着馥郁的茶香,喝到口中便是享受。

而自己泡茶时,出汤速度过慢,那么泡出的茶汤滋味就会与之有偏差。

有些茶友在泡茶的时候,认为自己出汤的速度已经很快了,实际上已经坐杯闷泡了。

在闷泡的过程中,茶叶中的滋味物质大量释放融入汤水,比如茶多酚和咖啡碱。

含有大量滋味物质的茶汤,喝到口中便会有些苦涩。

坐杯闷泡出来的茶汤与快出水的茶汤,喝起来有着天壤之别。

这里所说的快出水,指的是从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时间控制在7-8秒内。

如果茶友们在泡茶的过程中,投茶量没有问题,水温也没有问题。

那么,便可以从出汤时间找找原因,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快出水。

用手机秒表计时,结果一目了然。

《6》

同样的白茶,别人泡着好喝,而自己泡出的茶汤却差强人意。

这种事情发生在身边,任谁都会心生不悦。

遇到这种情况后,不悦的心情停留的时间不要太久。

整理好心情,去寻求答案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同样的一款白茶,别人泡好喝,那么证明这茶的品质没有问题。

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冲泡方法脱不开关系。

有可能是茶水比例不均,水温不足,用水不对或者出汤太慢。

无论是什么原因,找到它,解决它便是。

到那时,自己也可以泡出一杯香清甘活的好白茶。

突破困境,寻得答案,这个过程也是有趣得很啊。

喝茶这事,真是妙趣横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