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候思维的“是什么”和“为什么”4

(0)

相关推荐

  • 病机本质·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清·高世拭<医学真传>:"医之道奚起乎造物?以正气生人,而不能无夭折疫戾之患,故复借诸物性之相辅相制者以为补救,而寄其权于医,夭可使寿,弱可使强,病可使痊,困可使起.医实代天生人 ...

  • 中医治证不治病

    中医治证不治病(黄开泰著) 第一章            证候立学的思考 一.证候的中医发生学意义目录 1.对症治疗的生命体验 2.病机理性的"证" 3.分道扬镳的西医 4.理论与 ...

  • 三因制宜·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时有常位,气无必也"!证候标准化规范化,是一条死胡同,既不能"传承精华",也不能"守正创新". 尊重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白种人.黑种人 ...

  • 不可标准·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中医辨证论治,不用理论标准临床,规范临床,尊重病人的生命体验.病与不病的客观根据在病人之苦,什么病的判断则在"观其脉证",求实求是地"知犯何逆"后的病机结论. ...

  • 黄开泰: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四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 经文: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 ...

  • 中医之用·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文化要用,才能产生人文价值.不同文化,运用文化的原则不同,方法不同,逻辑规范不同,更重要的是运用的实际对象不同,目的不同. 中医之用,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为基本原则,辨证论治 ...

  • 证候思维的“是什么”和“为什么”1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之一 概念以学科理论为依据,来自于具体的实践.分析人们的实践,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客体.理论.思维.客体是思维对象,是自然存在的:理论规范思维活动,是先在过去的:思维是能动的,以客 ...

  • 证候思维的“是什么”和“为什么”2

    西方思维模式习惯于探求外部世界的物质本原,沿着"是什么"的不断追问而逐渐深入,从泰勒斯的"水".毕达哥拉的"数".赫拉克利特的"火 ...

  • 证候思维的“是什么”和“为什么”3

    在维护生命形体与生活家园方面,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中医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而且具有极大的普适性,不仅适宜于未病先防的养生实践,而且适宜于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 <内经>第一篇<素 ...

  • 焦树德论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三种证候,肾经虚寒多见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Official Account 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上公认的难治病,西医认为本病病因迄今未明,并缺乏特异治疗方法.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焦树德教授多年来诊治本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早期他 ...

  • 与肝有关证候及中成药大全血虚阳亢,头痛眩...

    与肝有关证候及中成药大全 血虚阳亢,头痛眩晕:养血清脑丸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天麻钩藤颗粒.清脑降压片.天麻头风灵片 肝阳上亢,外感风邪:正天丸.全天麻胶囊 肝阳上亢,心烦难寐:脑立清胶囊.松龄血脉康 ...

  • 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1

    症状是医学理论发生.临床判断形成的基础客体事实,是人体发生病变后的外在表现,可以被感知,属于现象范畴.医生形成的判断及其由此形成的新的医学理论,是运用已知的书面理论和先前的经验,对症状进行医学逻辑思维 ...

  • 从症状走向证候标识2

    <伤寒论>创立辨证论治,证字的含义在其中是多样的(包含了症状的含义),[5]但从病机证据角度认识,具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病机要素标识.病机要素标识指具有病机要素证据作用的症状.146条 ...

  • 证候

    证候 "证候"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概括为一系列有相互关联的症状总称: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变化,简称证或者候. 证候: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