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府、辽塔及契丹

(0)

相关推荐

  • 辽国被灭后,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

    契丹人原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活跃在辽河一带水草丰美的游牧区域.唐朝末年,生活在关外的契丹民族突然强大起来.他们吸收了大量因战乱而逃亡关外的汉人.学习了先进的汉文化,开始由落后的部族状态转 ...

  • 黄龙古府遗辽塔,阅尽千载兴替废(2)

    因龙而名,辽代黄龙府雄镇东北威加一方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公元十世纪,契丹人强势崛起已不可阻挡.耶律阿保机在面向大漠作战的同时,从来没有忽视对于辽东的谋划.在取得了对西北地区的胜利,增强了政治实力和军事力 ...

  • 第九百二十七篇  西辽德宗耶律大石

    X 图1 耶律大石. 图2 大英博物馆珍藏辽或唐代玉飞天. 耶律大石,(公元1087-1143年,一说公元1094-1143年,待考),又名耶律大实, 字重德,辽太祖八世孙,著名西辽国创建者,庙号德宗 ...

  • 耶律大石:续写辽王朝辉煌的游子,在西域上空高歌了一曲悲怆之音

    耶律大石:中华的游子,孤独的英雄 大辽国在国人的心目中还是有很深印象的,这主要是拜<杨家将>等一系列戏剧所赐,这些剧的结局当然最后都是我天朝取得完胜. 然而实际上,以辽太后萧燕燕为首的大辽 ...

  • 建立幅员万里的辽国,曾经强大无比的契丹人都去哪儿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存在着数百个的朝代和的地方政权,被我们所熟悉的朝代也不过就是十数个而已.我们所熟知的朝代,大部分都是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所建立的,但也有很多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也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非 ...

  • 咱们村‖辽塔和万金塔/史丽娟

    农安县城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西北六十公里处. 农安有两座古塔:一座在县城西门外,叫龙湾塔(辽塔):一座是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万金塔(半截塔). 这两座塔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在辽国有一个钦天监夜 ...

  • 它被誉为中国古塔第一省,这3座辽塔看点丰富,五一游客也不多

    说到中国的古建筑,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山西,毕竟在古建筑旅游方面山西有着丰富的资源.然而在东北地区的辽宁却因为没有过度的旅游开发和宣传,让这里的古迹看起来有些低调,即便是五一和国庆这样的旺季前去旅 ...

  • 为七星山辽塔“正名”

    ▲  七星山辽代舍利塔旧照摄于2003年3月16日 沈阳市文物工作者对古塔地宫进行发掘整理.地宫塔基下面正中呈六角形,用砖砌筑,地宫中央置石函,两侧各立一小石碑.由碑文可知,这座塔是辽代双州双城县时家 ...

  • 沈阳城内两座辽塔的佛像

    沈阳城内,原有两座辽塔,一座是建于辽乾统七年(1107)的"释迦佛生天舍利塔"(原位于沈阳市北关小北门外,人们俗称沈阳崇寿寺白塔),1956年4月,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拆除,沈阳故宫博 ...

  • 【河北】4月17~18日 | 登涿州辽塔、探八大辽构之二:开善寺、阁院寺

    关键词:罕见的辽代古建筑.文物专家讲解.辽代建筑讲座:  [概要行程] 4月17日丨周六 8:30 地铁十号线六里桥站上车出发 涿州博物馆及双塔(登南塔).开善寺.讲座<辽代建筑> 4月1 ...

  • 辽宁有个小城,曾是中国东北和中原的纽带,游客不多藏有三座辽塔

    说到古迹的话,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陕西,陕西再或者是河南,但其实地处东北的辽宁同样是一个古迹丰富的省份,或许因为宣传不到位才使得这个宝藏地看起来极其小众. 当然作为人文旅行爱好者来说,辽宁一定是不 ...

  • 这22座古辽塔屹立千年不倒,全部是“国保”级,堪称辽宁最美名片

    在辽宁深度旅行一个多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几十座辽塔:寻找辽塔是一件费时费力的辛苦活,却也成了这些天的乐趣所在. 辽代(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契丹民族建立起来的一个朝 ...

  • 【河北】7月24~25日|登涿州辽塔、探河北辽构双珍:开善寺、阁院寺

    梁思成先生在独乐寺的调研报告中说:辽代建筑,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辽代建筑的雄伟. 大唐盛世建造的建筑,一定更加辉煌,可惜历代战火和天灾,使得大唐的伟 ...

  • 看辽塔、赏魏碑-灵丘觉山寺奇绝之美

    国保档案-觉山寺砖塔 灵丘觉山寺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城东南10公里处恫山脚下,古马道旁. "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赵武灵王是战国七雄赵国倡导 ...

  • 千年古塔•阜新十家子辽塔

    阜新十家子塔山,距我的故里彰武县小五喇叭村西南30余公里.年轻时坐火车曾多次路过十家子.塔北火车站,从车窗望出去,处于塔山顶上的辽塔,就在车窗外不远处飞快掠过. 小时候,站在离我家后一公里处的小五喇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