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观点】| 请问:明天谁种地?


明天谁种地,田园已芜归不归?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一项事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独特力量。2700多年前的典籍《管子·枢言》云:“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无。……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这里讲的是粮食,得之者生,失之必死无疑。粮食是由农业生产的,农业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农业发展,需要有人去经营和运作。从笔者老家所在村,乃至整个赣西南情况看,在“种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现实促动下,农村的“新生代”普遍对务农毫无兴趣。
长时间担任村领导的发小王告诉笔者,现在村里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00后压根就没想过种地,他们都对农业缺乏起码的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现在村里还在地里干活的,除少量的70后,基本上都是60后、50后。再过10年、20年,会是怎样的一幅图景?村里还会有务农的人吗?村里的大片果园还会有人去管理和经营吗?王说他不得而知。问我,我也茫然。


农民大量离乡进城后,实际务农的农民,综合素质普遍全面下降,农业已从昔日的“劳动力过剩”、“窝工”、“土地精耕细作”,发展到了现在的“劳动力老年化”、“缺工”、“农田撂荒”,农业发展后继乏人、无人局面已开始凸现。新一代农村劳动力无一不把离开农业、逃离农村作为其努力的第一要务,宁可闲着不做事,也不愿种地。农业劳动力的“断代之忧”近在咫尺。明天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来营农?不只是在笔者老家所在村,在赣西南农村,而是整个中国农业发展都正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由于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倾村外迁,家家户户因劳动力不足,故而逐步放弃了其种养殖经营活动,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主要依靠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供养。昔日对土地“精耕细作”的农业,目前已明显步入“敷衍、粗放经营”,直至 “农田撂荒”的尴尬境地。


笔者返乡,从南康驱车回村,一路所见除了房子,就是荒废了的大量农田。横寨乡与赤土乡相交的虎岗塅,是当地不多见的大塅之一,集中连片的农田,笔者当年在县城南康中学就学,两或三个星期一次的周末徒步回家和返校,每当途径此地,望着那由东往西、从北到南近乎望不到边的一大片绿油油或金灿灿的庄稼和耸立在塅中心的风雨亭,心里总会有一股难以用言语表述的兴奋感掠过心头。而现在的虎岗塅,凌乱的建筑物散布其间,余下的农田也荒废已久。
赤土墟西向丘陵坡下的“百箩坵”(旧时的面积计量单位:两箩为一担,四担为一亩),是当地罕见的大地块农田,可现在全部种了房子。
回到村里,农田的荒芜也出乎意料。记得前几次回家,村里的些许农田还在耕种,只是以往的双季稻变成了单季稻。而现在则单季稻也不种了,农田里长满的全是杂草,还有灌木。回村后因事,从老家驱车越岭经龙勾乡的寺里村、龙勾、合坪、扬眉寺、南田、长龙,到崇义县城,沿途所见也是大量荒废、长满杂草和灌木的农田。


大量的农田无人愿意耕种,只得撂荒,这到底是谁的错?
故乡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由祖先开垦历经上千年、几千年培育的农田弥足珍贵。农田撂荒后,杂草、灌木丛生,土壤结构被严重破坏,地堰坍塌,水利设施被毁,复耕难度超乎想象。
现在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供求,通过大量进口还能够维持其平衡态。然,一旦进口受阻,那么,还能拿什么来养活十几亿中国人口包括农民自身?
当年,田园诗人陶渊明发自内心地喊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家去吧,田园都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在诗人看来,“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如今的我们,面对日渐衰落的乡村和大量的撂荒农田,也能如古人那样“归去来兮”?这确是个问题。


本栏目编辑:沈曼妮
作者简介:朱乐尧,江西南康人,1970年12月应征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服役,1978年高考后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辽宁财经学院(今东北财经大学)任教,1983年5月退出现役。
之后,一直致力于中国经济与农业及农村问题的研究与教学。自1982年起,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3种(部)。代表作有:《国民经济计划学》、《产业配置经济学导论》、《区域经济的组织与管理》、《关贸总协定概要》、《经济学通论①②》,《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之道①②》、《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回归农业——中国经济超越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环城农业——中国城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农业经营通论》等。
近年转入文化休闲类读物写作,已完成《故乡记忆——发生在赣西南一个小山村里的故事》一书写作,目前致力修订《哲学与诗,男人和女人》一书。
枸杞文学
监事:王湛华
顾问:邓九刚   詹仕华 
文字总监: 阿娜尔古丽
责任编辑:马枚素  沈曼妮
美      编:宋蔷
主      编:韩阳
编委: 耿宪温  张仿治  向以权  天天  
遵旨:展示名家风采   推介文化新秀  
主办:
枸杞文学公众号
枸杞文学网站
升晋康达集团
北京华丽精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本平台由“升晋康达集团”独家赞助
特别说明
作者文责自负。本平台与网站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
如出现抄袭、盗用、剩窃等文责纠纷,与本平台无关,作者自己承担所有责任。来稿实行随稿随审,在公众号平台推出后,推向我们的官网。如果一个月内未收到拟采用通知,请作者译者自行安排。
作者福利:
公众号点文章击点击量1000以上,留言超过20条,
我们补助作者10元。
点击量5000以上,我们补助作者200元,机刷不算。
点击量在一万以上,我们补助500元.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552097183@qq.com
长篇签约:按照打赏、后台流量主、付费阅读、第三平台推送等,版权收入与作者五五分成。长篇小说一年结一次版权费。欢迎投稿,投稿邮箱:552097183@g.com
专栏作家每月结一次稿费,长篇小说一年结一次版权费。欢迎投稿,投稿邮箱:552097183@g.com
(0)

相关推荐

  • 80种农田杂草图,农村人都熟悉,却叫不上名字!

    80种农田杂草图,农村人都熟悉,却叫不上名字!

  • 科技保春耕 | 甲子光年

    科技,决定着中国农业未来的出路. 作者 | 刘景丰 编辑 | 火柴Q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这场疫情或许是改变中国上千年农业耕作方式的助推剂. 一个尚未被广泛关注的隐忧是疫情对春耕的影响. 在四川.广西等 ...

  • 未来十年,农民手里的土地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

    土地是农业生产及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例,就是科技发展再先进,都还是离不开土地.水和阳光等.未来十年,农民手里的土地最终会落到谁的手里?这个问题不用怀疑,因为土地的所有权始终都在国家与集 ...

  • 现在农村户口才吃香

    forcode:确实,现在农村户口才吃香,我真希望在福州周边有一处农宅可以过周末.种菜养鸡.农村的缺点只是没钱.教育和医疗资源缺乏,单论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惬意程度,农宅远胜城市蜗居,如果是自由职业,通 ...

  • 【火花观点】| 三耳秀才作品:副刊:“副刊不富”,奈何?

    副刊:"副刊不富",奈何? 没事干,脑袋突然冒出副刊的问题,于是想,于是来了一番乱谈.我谈的是"副刊不富".所谓"不富",简单说,便是,往里 ...

  • 【火花观点】| 三耳秀才作品:油盐酱醋都有

     油盐酱醋都有 OFGRAIN  油盐酱醋都有 糊涂有糊涂的好处,朋友说周末去爬山,我啥也没问就应了. 到了周末,上了车,我还不知道爬哪座山,更不知道爬山准备什么和他们准备了什么. 下车,俩朋友各背起 ...

  • 【火花观点】| 韩阳作品:我们为什么挨骂

    我们为什么挨骂 回首百年风云,我们走过了列强凭坚船利炮在中华大地上横行霸道的旧中国时代,走过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却仍吃不饱穿不暖的新中国三十年,走过了实行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红红火火的改革三十年,一路经 ...

  • 【火花观点】| 三耳秀才作品:醉言认作品认人

    本来想低调,一吃老酒,调子就高了,想压也压不住. 那晚吃酒,反正是一桌瞎聊.酒吃到一半时,我们已从政治聊到读书上来了.其中有一哥们,他说他爱读书,还特别提到大人物作品选集(<毛泽东选集>) ...

  • 【火花观点】| 短视频的火爆的背后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2017年末以来,短视频一路高歌猛进,每天刷短视频.拍短视频,甚至成为很多用户的必修课.有人乐此不疲,认为这是 ...

  • 【火花观点】| 韩宗平作品:心白曰“怕”

    心白曰"怕" 因为脸黑,常被同事嘲笑,也有人笑过之余,替我解释道:"还好,他脸黑心不黑."就是呀,怎么能说我心黑呢?那样就有狼心狗肺.人面兽心之嫌.当然,我觉得 ...

  • 【火花观点】| 三耳秀才作品:粗一点,俗一些,这都不叫事儿!

    三耳秀才作品 粗一点,俗一些,这都不叫事儿! 粗一点,俗一些,这都不叫事儿!     --如何看待当前语言中的"混沌"气象 三耳秀才   那天,站在讲台上,我充当专家给家长们传经送 ...

  • 【火花观点】| 朱乐尧作品:谁说农民没文化?

    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 龙舟节 时下国内有一个很是时髦的说法,叫做"送文化下乡".送什么?就是送几本没人看的书,或者热衷于弄几个明星到乡下假唱几首流行歌曲,表演几个毫无文化品位可言 ...

  • 【火花观点】| 冯京三作品: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舞蹈文化

    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舞蹈文化 冯京三 目前,世界各国的文化类别,大致分为这么八大类:音乐.舞蹈.文学.绘画.戏剧.雕塑.建筑.影视.我们作为一个舞蹈文化工作者,怎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在坚定文化自信上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