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师值班日志》265(咽喉部不适隐藏的“杀机”)

咽喉部不适隐藏的“杀机”

宁波一院宗建平

世界是美好的,又是残酷的。生命是顽强的,又是脆弱的。生命的唯一性,更突现生命无常。

我在《急诊医师值班日志》117(华盛顿死亡背后)中,曾写过一个小小的发热喉痛,如何成为一个堂堂美国总统的致命杀手。没有发热疼痛的喉部不适,同样也可能是隐形的杀手。

你可能会问,喉部不适真的也会“杀人”?前不久真的发生了。

患者女 ,50岁。数月前因为喉部不适,去查了甲状腺,发现甲状腺有结节,做了手术,结果是早期甲状腺腺癌。

手术后,患者不时感到喉部不适,这可以理解。一天前,喉部不适又加重,到了晚上总是感到与往常有点不一样,路走快了有点气促,想想,还是到医院去看一下比较放心。

半夜里,患者急匆匆赶到了急诊室,接诊医师认真问了病史。患者咽喉部总感到像有东西塞住一样,不痛也不痒,吃饭进食也没有哽噎感。无发热、心悸及咳嗽咳痰等其它不适,除甲状腺开过刀外,没有其它疾病。

医师又仔细询问了,是不是担心甲状腺问题,最近有什么不高兴事,或者特别累了?患者失口否认。

检查体温35.9摄氏度,脉搏 73/分,血压117/80mmHg,心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下肢无浮肿。

给患者做了血常规、肌钙蛋白、血气、血生化和心电图检查,除通气有点过外,均没有发现有明显异常。

胸部CT只是慢性炎症留下一些疤痕,也没有发现食道等有问题。

(附当时相关的检查)。

检查做得够“多”了,如果没有发生后面的问题,完全可能写一篇吸引眼球的文章(“医院过度检查”之类)。

当时患者一般情况还好,考虑是不是甲状腺手术后,有点心理压力,做了心理安慰,患者感觉症状好了一点,就让患者先回家观察,有情况随时来院。

由此,埋下了难以挽回的隐患。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刷牙时在家中晕厥,呼之不应,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发热等,送至当地医院,经心肺复苏1小时后恢复自主心律,血压需大剂量升压药才能维持,转送至我院急诊,随即收入ICU

没有想到,在急诊室做了那么多检查,没有一点征象或迹象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肌梗死,还是没有逃过那悲惨的厄运。

没有想到一个并不起眼的喉部不适,恰是死亡前兆。

(附出现意外后相关检查报告,提示是急性心肌梗塞。

公众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得先从咽喉部不适或哽噎感说起。

咽喉部有梗塞感或梗噎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表现。这种症状在门诊很常见,首先要除外五官科、胸部及食道肿瘤或冠心病等实质性疾病,经过仔细检查后,无实质性疾病,要考虑是心理因素所致,我们常借用中医学上一个诊断,叫梅核气。

中医学上,梅核气概念是在咽喉部有堵闷感、感觉有痰,但是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中医认为这种情况与情绪不畅或者是寒热错杂的原因有关系,这个应该是选择调理情志的,然后配合寒热并调的药物来治疗。一般常用的有逍遥丸配合半夏泻心汤,如果吃一段时间药物效果并不理想,建议去医院做喉镜检查,看是不是存在喉炎,如果是有炎症可以选择抗生素的药物对症治疗。用药期间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吃太多油腻的、太过于辛辣的食物、也不要让自己太过劳累,主要是放松心情。

本例病例提醒大家,喉部不适或哽噎感,有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一种表现,要高度警惕!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肌梗塞,典型表现以疼痛为主,常为突然发作,胸口压榨样疼痛,也可表现为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

不典型症状,有乏力、胸闷、心慌、心悸、烦躁等前区症状。少数可表现为牙痛、咽痛或哽噎感、左上臂内侧痛或上腹隐痛等。

因为前一例病例教训深刻,没想到,过了几天后,又来了一个类似的病例,这次终于没有让悲剧再次发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问题是,当牙痛来医院时,会想到是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不典型症状?曾经有一个医科大学的校长,因为牙痛,到急诊配了点止痛药,结果发生不该发生的事,为此,那医师受到指责和自责,改了行。

回到本次要讨论的问题。当喉部不适,特别是甲状腺肿瘤开刀后,有喉部不适,你会想到是急性心肌梗塞?本例病例首诊时,医师已经想了这种可能,可当时相关检查都正常。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我个人只能说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有人可能会说,喉部哽噎感来医院患者,特别晚上来的,要学会感受患者,深思为什么会半晚来就诊,虽然检查没有异常,急性心肌梗塞相关检查都正常,仍然要当心,但作为当事者,你会怎么做吗?

说实在,这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得到的,真的很难、很难、很难!

这例病例再次告诉我们,简单的症状,可能是复杂的。复杂的,往往信息通量是相对足够的,反而简单。

这例病例再次证明,生命是无常的,这是真实的。

附:

《急诊医师值班日志》117 华盛顿死亡背后

“华盛顿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在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死后的200多年里,一直成为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1999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历史学教授彼得·亨利克斯把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他死亡和活着一样:乔治·华盛顿的去世和葬礼》一书。

1799年12月12日,已经退休的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顶风冒雪骑马来到了山庄,他的衣服都湿透了,但是仍兴致勃勃地在外边呆了5个小时。第二天,华盛顿因受凉感冒,出现咽喉疼痛的症状。第三天凌晨,华盛顿开始发烧,并出现全身发颤、喘气粗重的症状,呼吸开始不畅,随后,华盛顿发生了严重的窒息,憋得脸色发紫,几乎说不出话来。几个小时后华盛顿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华盛顿死后,他的医生不可避免成为了“罪魁祸首”,学者们都认为是他的两名医生采取了放血治疗,导致了总统的死亡。直到1838年,人们才第一次将眼光关注到“会厌炎”上。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教授、当代著名的流行病学家大卫莫伦斯曾对华盛顿的死因做过深入研究。他结合华盛顿发病的症状:发作快、高烧、咽喉疼痛肿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甚至说不出话、烦躁不安,最后窒息而死,所有的过程、表现与急性会厌炎完全相同。研究中发现,尽管可能使其致死的链球菌已经进入了华盛顿的机体,但是从他得病到死亡却不到48小时。

一个看起来如此普通的感冒、发烧,如何成为一个堂堂美国总统的致命杀手。

亨利克斯说:“在当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病,会厌和悬雍垂肿胀,是正常情况下的10倍以上,基本把患者的食道和气管全部堵塞,根本无法呼吸和进食。”实际上,在1838年,人们在研究华盛顿死因时,就第一次将会厌炎定为华盛顿的死因,但是医生们还是争论不休,其部分原因就是华盛顿的症状和其他普通病症的特征很相似。亨利克斯提醒人们说:“我们不能不先弄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直到1840年,人类才发现了炎症是细菌引发的疾病,但是这一发现直到1870年才为医学界普遍认可。所以,辨别一种具体疾病要引发大量的争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然而,即使过了200多年,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急性会厌炎”这个如此“轻描淡写”的病仍然在制造不该发生的死亡。

某个夏夜,1位30多岁的女青年因为“咽痛、发热1天”就诊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诊断其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克林霉素、病毒唑等治疗。输液完毕后患者回家,没想到3小时发展成呼吸困难。到医院时,体检发现:大汗、喉头喘鸣,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150次/分,律齐,血压115/72mmHg,考虑急性喉炎?予吸氧、心电监护、雾化吸入、强的松、丹参等治疗。入院一小时余后,患者在雾化吸入时突发呼吸困难加重,皮肤发绀,心率减慢。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插管时发现无法暴露声门,患者喉头有大块“异物”)、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辅助通气等治疗,一度病情有所好转,但又过了一小时余后,患者心率又突然加快,再次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双肺可闻粗湿啰音,见粉红色泡沫痰,予速尿、洛赛克、西地兰、硝酸甘油等治疗,至凌晨0:15患者心跳再次骤停,经抢救无效于2:30宣告死亡。死亡诊断:窒息、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

一个小小喉部疼痛为什么如此危险?我们来认识下急性会厌炎。

什么是会厌?鼻子和口腔吸入的空气通过喉部才能进入气管内,同样咀嚼后的食物也要经过咽喉才能进入食道,咽喉部是气管和食道共同交通要道,位置十分重要。为了不让空气和食物走错路,当我们吸气时,会厌就会像盖子一样打开,让空气进入气管;当吞咽时,会厌这会盖住气管口,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内。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然而,当会厌发生急性炎症时,它便成了扼住命运咽喉的魔爪。

医学上,急性会厌炎又称声门上喉炎或会厌前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的、主要累及喉部声门上区的会厌及其周围组织(包括会厌谷、杓会厌襞等)的急性炎症病变,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急性会厌炎是喉科的急重症之一,儿童及成人皆可出现,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吞咽及呼吸困难。急性会厌炎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获得痊愈,少数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会厌明显水肿,阻塞交通要道,来不及抢救窒息死亡。

引起急性会厌炎的常见病因有感染、外伤、过敏及临近器官的急性炎症等;急性会厌炎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国内多见于成人,国外儿童发病率较高。

急性会厌炎早期很难注意到它的严重性,往往以喉部疼痛来院,当时会厌水肿还不明显,病人没有或只有轻度呼吸困难,但该病多进展非常迅速,可迅速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临床医师如口咽部黏膜及扁桃体检查无明显改变的,一定要考虑到急性会厌炎的可能,间接喉镜检查多可以确诊,应尽早实施,不要选择非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免延误治疗及抢救时机。

一旦明确,发病不足24小时的急性会厌炎患者均需要留院观察,密切观察呼吸变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建立人工气道的准备。治疗原则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控制感染。

当出现急性剧烈喉痛,特别是有呼吸困难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有侥幸心理,以为只是感冒喉痛,应立即上去医院就诊。

任何疾病如果主观上不重视,那么它造成悲剧的概率,总统和百姓是一样的,200年前和200年后是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