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五)——气吞万里如虎
相关推荐
-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怎么回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大分裂时期,基本脉络是:大一统--三足鼎立--短暂统一--大分裂--南北割据--大一统.下面,燕过紫禁城简单为您梳理一下历史发展脉络: 三足鼎立: 东汉中后期 ...
-
南宋为何定都临安(杭州),而不是有长江天险的南京?
南宋几个主要的首都,我列举一下,京师,名义上还是开封(两宋时期).南京,商丘(3个月).行都,南京(10年).行都,绍兴(6年).行在,杭州(117年),南宋皇帝全部葬在行都绍兴.杭州相比南京更安全, ...
-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有着雄才大略,却为何没能完成统一大业?
东晋以来的南朝政治格局:豪门贵族与皇族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是其鲜明的特点,开始东晋一朝是豪门贵族与皇族共治天下,刘宋起的南朝,豪门贵族难以抗衡皇族,但豪门贵族均有不可低估的政治影响力,只是换了个马甲让部 ...
-
辛弃疾千古名篇《永遇乐》,现在再读一遍,是不是有顿悟的感觉
一 要读懂这首词,首先要了解辛弃疾这个人.非常重要,极端重要. 金国南侵,生生把北宋压缩成南宋.北方人在金国的残酷压榨之下,生活极端困苦,生命朝不保夕.辛弃疾就出生于这样的环境之中. 在他成人之后,决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六)——烈烈北朝(上)
上文说到刘裕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朝统一,从而构建了完整的长江防线,而就在刘裕去世的17年后,北魏的拓跋焘成功一统北方,结束了中原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继而与南面的刘宋开启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六)——烈烈北魏(上)
上文说到刘裕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朝统一,从而构建了完整的长江防线,而就在刘裕去世的17年后,北魏的拓跋焘成功一统北方,结束了中原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继而与南面的刘宋开启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七)——烈烈北魏(下)
公元524年,六镇大起义爆发,北魏努力的平叛,但天天住在洛阳的这群堕落贵族根本就不是六镇叛军的对手,最终还是以招安的形式暂时地解决了这场起义,然而让北魏朝廷意想不到的是,短暂的和平只是治标不治本,六镇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四)——“皇帝”轮流做的江南门阀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 而在此之前,很多的高门大阀见天下将乱,便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并将琅琊王司马睿忽悠去了江南,在西晋灭亡之后,于公元318年,建立东晋,进而拉开了江南士族的光辉岁月. 在东晋的历史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三)——荒唐西晋、荒唐天子、荒唐贵族
晋朝的高级阶层是以司马家为主的皇族和各藩王.各世家大族,其余的寒门,百姓基本上是没什么人权的,像秦汉时期的军功升迁体系,根本不存在,打仗武人上,功劳书生拿,这是西晋建立之后的真实写照. 我们先来看看灭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二)——前三国风云(下)
刘备 备哥公司也与曹老板的公司差不多,一开始在官渡之战没爆发之前,借着汉室宗亲的名声,在中原还能不停地搅风搅雨,到被曹操撵至荆州后,先是在刘表手下当了八年看门犬,刘表死了,荆州大族都还一心至他于死地, ...
-
异说前三国至隋统一路(一)——前三国风云(上)
目前主流的对三国时代的理解是自曹丕灭亡汉朝建立魏国为开始至晋灭吴为结束,但实际上,在历史上存在两个三国鼎立的时代,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前三国时代. 在三国归晋的两百年多年后,随着北魏爆发的那场席卷整个中国 ...
-
妥妥读《三国》(十五)|| 举孝廉曹操入仕途 拒美色赵云大丈夫(第594期B)
上期结尾: 孙权那时候大概只有十几岁吧.千斤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身上.恰在这时,曹操马鞭南指,降服了荆州刘表的地方,将要挥兵江东.是战是降,一时间让江东的文臣武将莫衷一是,连孙策确定的辅佐孙权的重臣张昭也 ...
-
妥妥读《三国》(二五)|| 败刘备曹操收关羽 诛颜文云长斩六将(第608期B)
上期结尾: 原来关羽替曹操镇压的南方小顾势力在关羽退兵后又重新占领了地盘.刘备因为袁绍的许多手下谋士团团伙伙,互相攻击,刘备怕受到伤害,就以联系南方的小股势力为理由,已经离开袁绍这儿了. 关羽赶紧又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