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的第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作品53)写于1804年,题献给波恩时代的朋友华尔斯坦伯爵。它被称为华尔斯坦奏鸣曲,又称黎明奏鸣曲。

这首充满大自然诗情画意的奏鸣曲是与《英雄》交响曲同时创作的。这两首杰出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认识。《英雄》交响曲集中地揭示了贝多芬的英雄观,而《黎明》奏鸣曲则鲜明地反映了贝多芬的自然观。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精神力量及哲学启示,都在这首奏鸣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钢琴奏鸣曲之于贝多芬,正如钢琴协奏曲之于莫扎特,是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形式,也是他真正自始至终都在创作的体裁。研究贝多芬的专家罗曼﹒罗兰已经指出,贝多芬对音乐的重大变革正是在《热情奏鸣曲》中酝酿,然后才在《英雄交响曲》中成熟起来的。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期,已经很少采用其它体裁,还是写下了超凡脱俗的晚期奏鸣曲,其中就包括了被称为“钢琴中的珠穆朗玛峰”和贝多芬自负要在五十年后才能演奏的《槌子键琴奏鸣曲》。可见,贝多芬的奏鸣曲是他内心的写照,也反映了他在音乐上的真正努力。后人把他的钢琴奏鸣曲称为钢琴中的《新约圣经》,正是实至而名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