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记(十七)

我觉得医院与学校一定要给人希望,最终给人带来自由,这是对医院与学校的最根本的要求。学校教育暂且不提,而医院是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都需要面对的,如果医院太差劲,普通民众看病太费劲,会影响人对社会的价值评判的,当下的医院有时真的会令人很失望。我以往有什么病都自己扛着,只要还能动,还能吃喝就不到医院去,可有了孩子,不是重拾了对医院的信心,而是对孩子完全没有信心,一是孩子太弱小,二是他不会表达,三是孩子一哭,整个家庭心神不安,只能去医院买个安心,人面对当下的医院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孩子从医院出生到体检,到打疫苗,发烧腹泻都要去医院,可我每次到医院基本都会生气说脏话,当然我除了生气说脏话,什么事也改变不了。比方说一进医院,人多而杂乱,给人印象不好;一到咨询台,有些工作人员的臭脸不知能把人熏多远;医院急诊门窗焦急地排着长长的队伍,而旁边的窗口闲的无事,里头的人居然还在聊天;孩子打针与交费的地方隔了一栋楼,等于是抱着孩子先与医生见面,开单子后又要抱着孩子去另一栋楼交费,然后又要去另外一个地方抽血,等待化验,最后再回到医生这里看结果,西医确实也有个问题,就是没有了机器等于不会看病,除了会在病历上写着我永远看不懂的文字符号。我觉得医院里的硬件,现实情况,医生的素质等,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有好有坏很正常,可主要还是在整体上,价值观出了毛病,医院虽然天天给人看病,却很难在骨子里有服务人的意识,医院的混乱或许只是源于我个人的感受,但,我想生命的体验会有通感共鸣的,如同每个人对死亡认识都不一样,可每个人都要经历死一般。也是因为医院承载了生老病死的主题,也就很容易生发很多的东西。当我们无限赞美生命的时候,不要忘了生命真的很繁琐,有时真的是一个大麻烦,而且这种繁琐及麻烦无法避免。本来春节,我并不想带孩子回爱人家乡东北,主要是孩子太小,天气太冷,一路上的奔波折腾可想而知。可孩子的太姥姥入医院了,每个人心里都在担心着,觉得应该让孩子去见见老人,再三考虑,大包小包的还是出发了。一坐上车就后悔了,赶上北京过小年,去往火车站应该是一个小时的路程,变成了两个半小时的路程,下车赶火车,提箱拎包往前冲,换票插队过安检,不时嚷着来不及了,对不起,孩子别摔着,上了车厢两分钟后,火车无情地开动,刺激以外更多的是人一身的汗。我前面几十年与火车打交道次数太多了,从来没有这么上过火车,我都是尽量从简而从容,有了孩子也就无法从容了,有了孩子总是不愿意去挤地铁的,有了孩子总是需要分心去保护他的,当然,也是由于有了孩子,大家都在让路,也是有了孩子,大家都会谅解这一家人的不容易,车站里的奔波,其实是中国人心的奔波,不安定,惶恐,但又不得不这样去做。而后,孩子一上车温度过高,噪音不断,哭闹不止,我们大人只能轮流抱着,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过去的我是一个连在车厢吃东西都怕惹麻烦的人,可现在的我是一个赶紧吃完方便面,打个嗝,抹抹嘴,起身就要抱孩子的人。列车飞快,车厢隐去,日子还得一天一天的过,我知道我又放大了自己的情绪了。

(0)

相关推荐

  • 第367篇:火车上的事(2)

    火车一进站,人们便蜂拥而上.人群把我挤得站不稳脚.大姐拉着孩子快步去寻找属于她们的车厢. 没有人排队,即便列车员站在车厢门口用喇叭一遍一遍喊着:请自觉排好队,都能上车-- 大家依然你推我挤,你争我抢, ...

  • 阅读悦读丨夕耕《穿越轨道瞭望女人的心痕》(散文)

    阅读悦读丨夕耕<谁偷走了我的诗>(诗歌) 文/夕耕 [作者简介]夕耕,喜欢阅读和创作文学作品,性格开朗.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 我的2020(作品3号)

    我的2020 □李莉 2020年10月伤残鉴定等级的申请表填完,送交市局审批.在等待体检通知的日子里,我意识到我好像可能真的要变成一个肢体不是完全健康的人了,意料中的意外,有些心酸在身体里蔓延,胸口一 ...

  • 坐火车

    最早的.印象最深的坐火车,还是考上学校的那一年,绿皮慢车,因为沿途小站都停留,几乎是坐了一晚上才到达目的地.候车室座椅寥寥无几,乘客好多都是站着候车.记忆中车厢内比较拥挤,来来往往都是上上下下的旅客. ...

  • 档案《溥仪新生记》

    档案《溥仪新生记》

  • 【记录片】上海故事-烟花女子新生记-禁娼行动

    【记录片】上海故事-烟花女子新生记-禁娼行动

  • 【记录片】上海故事-烟花女子新生记-通州路418号

    【记录片】上海故事-烟花女子新生记-通州路418号

  • 【记录片】上海故事-烟花女子新生记-情归何处

    【记录片】上海故事-烟花女子新生记-情归何处

  • 新生记(六)

    进了产房,医生要给爱人腹中的胎儿检测胎心,说是母亲都疼成这样了,一般婴儿胎心会弱下来,可这个孩子的胎心却很强健,应该是个女孩吧,因为只有女孩才能这么坚强容忍.医生与爱人具体的对话细节我已记不清楚了,但 ...

  • 新生记(七)

    孩子到了预产期并没有临盆,虽然我老关心爱人有没有见血,可大家的心态都特别的好.记得爱人对着自己的肚子说了些话,我听后很有触动.她说:宝宝呀,你在妈妈肚子里别着急出来,肚子里面很安全很温暖,你一出来就再 ...

  • 新生记(八)

    我对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尽管孩子生病了,当然期待他好起来,但从整体的人生规划而言,一切随意,一切自在,我没有过多的要求自己,怎能去要求一个孩子.中国人确实犯了一毛病,极致地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把所有 ...

  • 新生记(九)

    有一天夜里,被孩子吵得有些神经衰弱了,他不停地喊叫着,怎么哄也哄不好,我实在忍不住了,我也吼了一声,把孩子给吓住了,我当即就后悔了,觉得对不住孩子,可我的吼叫还清晰记得,余音阵阵.生命的成长总是伴着艰 ...

  • 新生记(十)

    孩子一出生,头部左侧就有些凹陷,我不把它当作缺陷,一是医生说孩子是可以长好的,生命本身就有很多的可能性:其二则是,凹陷的确是孩子作为生命挣扎的印记,生命勃发的印记.其头部的凹陷是母亲生育的开口有些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