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泉|印象江南【散文|文友佳作推介】


田冬泉,笔名甜泉水,陕西大荔人,乡村中学语文教师,扎根边远三十春,三尺讲台勤耕耘。陕西楹联学会、教育学会会员。爱好广泛,以至“泛滥”。自画像:教坛耕耘墨海采金亦教亦学双砥砺,杏林跋涉文山探宝且医且文两蹒跚。
印象江南
原创/田冬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当然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像《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题都城南庄》、《饮湖上初晴后雨》……不一而足。但这些著名的诗人都是被江南美丽的春景所陶醉,很少有欣赏江南冬天景色的华章。
近读明末清初 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感触颇深。作者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作者所见到的 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逸致。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她的魅力。
一个偶然事件 ,使我有机会去了江南水乡——苏州。既来之,则游之。当我还在苏州火车站四顾茫然的时候,有一个人自我介绍到:“我们是江南旅行社的。”接着他递给我一个名片和一张苏州旅游图。“来苏州旅游,保证让你十分满意,如不满意,请投诉我们!”我被他坚定执着的目光所折服,就随他一起坐上了旅游车。
第一站是定园。当导游把我一个人带进定园时,就开始滔滔不绝的、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在我游览时也注意到其他的导游都是带着一群人在讲解,而我一个人独享一个导游。我暗自庆幸。我有机会和条件和导游聊天,他虽然是个大小伙,但性格很温和,就像定园的柳丝;他的语气很柔美,就像定园里的水;他的知识很渊博,就像蚌壳里的珍珠。这是我不禁联想起“江南四大才子”,我想他或许是“江南四大才子”的后裔吧!如果真是的话,我倒觉得游园看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与“江南四大才子”的影子相互交流,从中感受他们身上所散发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才情学识。冬游定园,身心先被这位学识渊博的导游的热情所融化,使从北方赶来的游客倍感暖意。
第二站是参加苏州环城水上游 。当我们被第二个导游领进造型精美的船舱时,立即被舱里的暖气包围,里面温度大概有20摄氏度。我脱掉外衣都感觉很热。我实在不能忍受里面太高的温度(从0度一下来到20度的环境,一般人不宜接受的),我就打开一扇窗户,但导游一边给我们讲解周围的景物,一面示意我别打开窗户,并打趣说:“你们知道'臭美’一词的来历吗?你打开窗户,外边的河水是臭的,与周围美丽的景物形成极大的反差,极丑的河水、极美的景色也是对环境污染后的苏州极大的讽刺,'臭美’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我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拉上玻璃,一边听导游的讲解,一边感受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光,而不再让那臭气钻进船舱,污染游客的鼻腔。当游船行至一座高大的石桥下时 ,导游说这是“上津桥”,让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苏州人示这座桥为吉祥桥,因“津”与“京”声音相近,古人上京赶考必走上津桥(大概与“上进”也是同音吧),金榜题名返回家乡,也必定会在上津桥上敲锣打鼓,热烈庆贺的。导游说前面还有一座“下津桥”,希望游客不要在那里拍照,因为那是晦气之桥。我不知道当年张继是不是在那座桥下停泊的,到游船行至那里时,我眼前仿佛看到出现了一个落难文人熟悉的身影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冬游江南,并非被江南美景所陶醉,倒是被热情的导游、浓郁的文化所感染。张继夜泊枫桥,成就了伟大的华章,而我冬游江南,带回的只是肤浅的记忆。


[书 讯]陕西省作协会员马行健所著 《槐垣文谭》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35万字,定价58元,全国发行,网上可邮购。该书为文学随笔,书话,札记集,面向文学爱好者,介绍中外名作家创作经验,轶文逸事,以期丰富习作者知识,尽快提高创作水平。欢迎文学圈朋友相互告知,在相关网站平台上转发或购买。
马行健老师联系方式:13484431818(微信同号)

往期散文推荐:文友李仙云精品散文三篇【文友佳作推荐】


特别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