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看过莱塞·霍尔斯道姆导演的《狗脸的岁月》和《忠犬八公的故事》,前者用是对童年的追忆和感触,很多关于生命的课题引人深思;后者是一部彻头彻尾令人感动的电影,也是从这一部开始让从不养宠物的我对动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新的认知。如今他再次执导了一部有关“狗”的电影《一条狗的使命》,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被前后左右友人们不能停止哭泣的场面感动到了,片中的几条狗真正触碰到了人们内心柔软的地方。

如同《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样,《一条狗的使命》与之相同的是,一条狗和一个人,两个不同的物种,被“爱”这个词紧紧连接在了一起。是的,首先基于人与动物之间的“爱”,因为互相陪伴,互相了解,那些互相依偎度过的漫长岁月于他们而言是美好的时光,而后产生了一种叫做“爱”的情感。无论是从片子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都能看到人与狗的和谐相处,人照顾狗,狗跟随主人,从来都是一幅美好幸福的画面。

对于生与死的距离,于一个人来说,死亡就是彻底的完结;而对于一条狗而言,其实是无法参透的,它只是等待,只是相信,它相信主人会回来。如同《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小狗八公用十年等待的恍惚与清浊透彻成一种湿润的风景,在风雪中,晴日里,不分昼夜,生死契阔。也像《一条狗的使命》中的小狗贝利,跨越生生世世,不惧生死,不计后果,只为寻找到最初的主人,它经过了几世轮回,却依然能认出主人老去的脸庞。这是大多数人类都不具有的“执着”,但是一条狗却做到了。

但观毕电影,却总是能从这些电影中能够感觉到莱塞·霍尔斯道姆导演的孤独。有的导演愿意拍人,有的导演愿意拍动物,莱塞·霍尔斯道姆导演愿意拍狗。大概是因为人们对于狗的印象,十有八九都觉得是“忠诚”。的确,如八公、贝利这样的狗,谁能说不为他们的“狗精神”感动呢。实际上愿意与狗相处的人也大多是孤独的。在《一条狗的使命》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黑人女孩,她是一个孤独的人,不喜欢与人交际,甚至拒绝了对她表示好感的男孩,但是看到她在家中的浴缸中泡澡的时候,虽然是很享受的画面,可是电影中的情绪却时刻渗透出一种孤独感,是的,她一个人,也会孤独。于是她与狗聊天,与狗倾吐心事,即便后来找到了喜欢的男人,她依然爱他的狗,是因为朝夕相处的日子让她无法忘怀,更是人生中无可替代的记忆。想必这是所有养过狗的主人们共同的内心写照吧。

有句话是“我见过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其实这句话不无道理,社会险恶,人心难测,但是狗不一样,狗只要认定了自己的主人,便会终其一生,甚至像贝利一样终其好几生来寻找自己认可的主人,这种超越了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第四种情感是美好的,令人深刻的,同时也映衬着人们内心的孤独。

我想莱塞·霍尔斯道姆导演也是孤独的,好在他的观众们都能感同身受他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