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你提升记忆力的窍门和法则(记忆大赛冠军的实战分享)

学习给你带来改变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来记得更多的知识且保持长时记忆的呢?

有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在一周内的其他六天没有回顾,在第六天结束时,你会发现自己都不记得什么信息了,最多也就还能掌握所有信息量四分之一的样子。

  

理论上来讲这就是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速度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由曲线我们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1小时候后没有重复练习就会被遗忘55.8%,1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信息量的33.7%,而1个月以后还会有21.1的知识被记住,我们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对于一个有过接触和沟通的人,很久后再见到他即便记不清他是谁了,还是会觉得有些印象。

也就是说在学得知识1天前后重复的练习和复习,从记忆原理上是非常重要的,刚刚学到的知识处于短时记忆状态。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时老师讲完就会马上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练习,一是要让学生在刚刚习得知识后的熟练,可以融会贯通,与自我知识体系产生互动,重构为真正自我的知识;而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加强记忆效果,而且还要布置好课下的作业,同样也是为了让知识能够得到巩固。

在不断复述和重复过程中记忆被不断恢复,逐渐才能到达长时记忆的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间隔重复使知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在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如果把复习时间在几天中间隔开来,我们记住的远比考试之前临阵磨枪所记的多,突击复习可以适用于短时记忆,但对于长时记忆还得靠间隔重复这样的反复练习的方法,更有助于我们知识记忆更深刻。那我们在自己安排学习的时候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记忆的效果更好吗?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让你掌握间隔重复提升记忆效果的方法:

第一、在最初的1天的时间内

首先你要将所学习到知识的笔记进行复习,但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只是先粗略的翻看一下,然后尽量让自己从脑中回忆那些知识点,努力激励自己的大脑去回想,这是强迫大脑的一个整理过程,能很好地巩固知识并加强记忆。

这样比一天以后或是更长的时间才去复习曾经学习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在之后的一天时间内

重复进行对相应知识的复习,可以随意在不同场景进行,尽量不要依赖于笔记,只是用大脑来回忆,如果翻看笔记可以将较难记忆的点想象成填空题,遮盖起来,看是否能填对。

第三、在接下来的几天

每天都尝试进行自我提问,给自己进行脑内回路测验,让知识在大脑里不断游走。如果能让这些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活跃,并自我设定带问题的测验且回答问题效果会非常好。

设置问题和解答是将已有知识重建为自有知识体系的很好办法,这样你不仅在学习知识,还在更为接近熟练的运用它,记忆将会更深刻。

在此后的几天中你每隔24-36小时这样做一次你会发现此方法对记忆信息真的超有作用。我还想补充一点,当你回顾笔记时只需要快速阅读和浏览,快速阅读不需要深入思考细节,仅仅是过一遍全部内容,一定不要沉浸其中,应快速浏览内容即可。

第四、在临近考试前的最后几天

再一次拿出熟悉的笔记进行详尽复习,之前是快速阅读和浏览,这一次需要拿出笔记从头至尾地仔细看一遍,这也是最后一步慢慢阅读,巩固知识、运用间隔重复的方法,使知识真正进入长时记忆。

以上这四个步骤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学生时代的知识类学习,在生活中、工作中某项技能学习同样适用,它的原理主要就是设置合适的间隔重复,并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变换重复的式样,让知识或者技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或者运用出来,干瘪、死板的知识、技能渐渐活跃起来、立体起来,在你的记忆中也越来越深刻了。

我自己在学习中还有个小窍门可以介绍给大家。

很多人都在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整理思路或者是列计划,甚至是讲课和写作。有些思维导图间隔的时间久了,里面的思路也就记得不清楚了。

你可采用我称之为“4×1法”来帮助自己增强记忆效果:

每次画完思维导图只后在固定位置(可以在右下角或者右上角)用固定颜色和式样打一个横二竖四的格子,左侧的四个格子各填写一个1,由上而下分别代表1个小时、1天、1周、1个月,格子下方再标注好当时的日期和时间,这样在完成导图后提醒你分别要在1小时后、1天后、1周后和1个月后花几分钟来回顾思维导图里的信息和内容,并像打卡一样在右侧打上勾勾,这样当你完成四个打勾的时候你也应该就能牢牢记住那些知识点了。

这里就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提升记忆能力的方法和窍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介绍给大家,我们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

内容为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