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卡夫卡、萨义德、格里耶、贝娄、桑塔格 和马尔克斯的超时空对谈

(0)

相关推荐

  • 【总第1253期】【河南】郭进拴丨读阎连科《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有感

    读阎连科<丈量书与笔的距离>有感 作者/郭进拴 这是一部读书笔记,所涉及的作家既有马尔克斯.川端康成.略萨.赫塔?米勒等诺奖作家,又有卡夫卡.博尔赫斯等现代大师.阎连科以小说家的视角和普通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阿兰·罗伯格里耶

    罗伯格里耶:自传<重现的镜子>书中涉及的文学理论是我小说和理论作品的延续.每一点对我来说都不同寻常,但同时又没哪一点真正让我产生兴趣.让我感兴趣的其实是将所有这些各不相同的元素编织进我的书 ...

  • 石华鹏:写作的来路与写作的老师

    没有来路的写作终究有些飘忽 有一次听书法家们聊天.一位说,配得上"艺术"二字的书法,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笔笔有来路,二是整体有去向.这两句话虽有些武断,但细细品味却颇有些道理.篆. ...

  • 布罗茨基,柏林,屠格涅夫与萨义德

    约瑟夫布罗茨基曾经这样告诫过西方学者,将俄国的经验作为警钟是有意义的.西方迄今为止的社会结构从整体上说与一九一七年前的俄国是相同的.这也就是以赛亚伯林在谈到自由主义的内在矛盾的时候不断回到俄国经验的原 ...

  • 米兰·昆德拉:卡夫卡的世界 | 西东合集

    秦传安 译 我的朋友约瑟夫·什克沃雷茨基(Josef Skvorecky)在他的一本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布拉格的一位工程师受邀参加伦敦的一次专业会议.于是他去了,参加完会议的各项议程,回到 ...

  • 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齐名,被米兰·昆德拉盛赞,140年来他为何难以“出圈”?

    1999年,在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下,由作家.评论家和日尔曼文学家各33人组成的评委会提交的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排名表中,<没有个性的人>以35票的得分位列 ...

  • 文学阅读秘诀:看作家心里养的是昆德拉还是卡夫卡?

    很多文学作品,都可以拿米兰·昆德拉和卡夫卡当成两极.一极是忍不住讲很多道理,很炫的那种,另一种如焦墨画画,枯笔留白,只有冷硬的叙述,绝对不渲染. 很多作家审美与写作的倾向就是在这两极间游走荡漾. 昆德 ...

  • 卡夫卡影响的作家有萨特、加缪、昆德拉等

    人物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20世纪德文小说家,开创了现代主义之一的象征手法.相当数量的短篇本质上是智慧寓言,无需探求寓意,仅仅是智慧的 ...

  • 荒诞又疯狂!奥逊·威尔斯和卡夫卡的天作之合!

    电影供销社平台 专为中老年打造 公众号 前言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拍摄了许多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小说为电影提供了扎实的文本支撑,所以电影往往也是精品中的精品.今天分享会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小 ...

  • 读完卡夫卡,在人群里继续沉默而孤独

    有谁能拒绝卡夫卡呢? 这位魅力无穷的作家,110多年来征服了无数的中外读者和作家. 加缪盛赞,他的全部艺术,在于吸引读者一读再读. 莫言感叹,能把小说写得如此像梦的,大概只有卡夫卡一人. 欧美各种权威 ...

  • 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博尔赫斯

    ∞<最后的对话Ⅰ>,2018En Dialogo I博尔赫斯×费拉里 著 陈东飚 译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卡夫卡可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

  • 卡夫卡:艺术对艺术家是一种痛苦

    雅诺施:"晚上您一定很累." 卡夫卡:"我是累,但也幸福.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纯洁的.摸得着的.到处有用的手工艺更美好的东西了.除了木匠铺,我在农村和花圃也工作过.那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