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南三王
●王敔(1656~1730) 字虎止,号蕉畦,清湖南衡阳人。王夫之仲子。自幼随父就读,遍览经史和诸子百家,心得独到。年轻时已有文名,与邵阳车无咎、王元复、攸县陈之駓,并称“楚南四家”。尤擅八股文,与邵阳王元复、汉阳王戬,合称“楚南三王”。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接受满清统治的现实,出应童子试,取为秀才。次年于湘西草堂侧旁建房,开馆授徒,馆号“蕉畦”。自此很少外出。康熙四十一年,得学生与友人资助,首刊《船山遗书》于湘西草堂。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十大寿,亲朋学生广送寿礼,即以寿礼重修湘西草堂,改茅椽为瓦屋。康熙五十八年,64岁方应乡试,取为贡生。雍正八年(1730),衡阳县府聘请他修纂《衡阳县志》,仅成稿数卷即病殁。著有《蕉畦字溯》、《蕉畦存稿》、《笈笈草》等书,有未刊诗集《怀音草》(收有康熙十八至三十年诗作115首)手稿留存。此外写有《大行府君行状》、《湘西草堂记》等文章,并对王夫之一些重要哲学著作,如《张子正蒙注》、《老子衍》、《庄子解》等作了一些说明解释。
●王元复,字能愚,号惺斋,邵阳人。王尚贤孙。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贡生,与同邑车无咎、衡阳王敔、攸县陈之駓并称为“楚南四家”。又与王敔、汉阳王戬并称为“楚中三王”。著作《榴园管测》五卷,有清乾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著录;《榴园集》十一卷,有清乾隆刻本;《榴园集钞稿》,《湖南文征》著录;《律吕新义》;《皇极经世洪范内篇》。
●王戬(1646—1717),字孟谷,湖北汉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永安镇人。清代文学家。王戬博学多才,与同邑李以笃、彭心锦、文师鸿、伍颖齐名,时称“汉阳五家”。又与前湘潭王岱并称“楚中二王”。王戬在京师居住时,受到众人推重。王戬善饮,彻夜不醉,座客故意出僻典为难他,他总能对之以某书某卷不 误。后来,王戬不求仕进,隐居山林。王戬父为教授,被人诬陷,他徒步三千里申诉,使其父的冤案得以昭雪。王戬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诗人、旅行家,长于诗及古文辞,著有《突星阁诗抄》十五卷行于世。其中有一千多首诗作,寄情山水,气势雄奇。